《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84387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所选择的“河东”地域文学文化的探讨,是以北齐隋唐为起止的。从“河东”文学及文化自身的发展轨迹来看,在大的文学史、文学文化史脉络中,呈现出了既相一致又相区别的一面。从隋唐之交的“河东”文化形态来看,王通王氏家族的《中说》《元经》等著作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北方地区长期的民族融合及文化融合的反映,当然也包含了南方文化的积极影响。从文化的整体形态来看,集中表现为王通所言的“三教合一”的思想理念,在现实的思想文化及文学层面,又是以多个具体的现象而存在的,诸如儒学与经学,王通的儒学思想是与他对传统经学的理解,对传统经学的重新认识相联系的,儒学由此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史书中所见到的“河汾之地,儒道更新”的提法,本身就是对河汾儒学面貌认识的新体现。

绪论 1

一 由都邑文学重心向地域文学研究倾向的转移 3

二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思路 10

三 地域与家族之衍生品——区域家族文学研究的兴盛 17

四 “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选题的确立 22

第一章 河汾文化的源与流 26

第一节 河汾诸概念的溯源与辨析 29

一 河汾、河汾文化与河汾之学 29

二 河汾与河东的地理区分 31

三 河汾文化与河东文化 36

第二节 北齐至唐河东地域文学家的更替 39

第三节 “儒道更兴”背景下的河东地域 41

第二章 “邺下风流”的出现与河东士人薛道衡的文学表现 46

第一节 “邺下风流”局面的形成及其与长安儒学文明的对峙 48

一 邺都与长安文化表现之异同 49

二 邺都文化的培植及与长安之差异性 52

三 诗歌和散文发展的倾向性差异 57

第二节 河东地域的文化及文学状况 64

一 河东地域三大家族与乡土之关系及其文学表现 65

二 进入北齐、北周后河东士人才情的不同体现 67

第三节 南人对薛道衡诗的接受及薛诗风格的地域归因 69

第四节 隋唐之际河东薛氏的文学表现 76

第三章 隋唐河东王氏家族之文化流派 84

第一节 王通及其“河汾之学”的继承性及新变 85

一 “河汾之学”出现的时空推测 85

二 “河汾之学”之旧型儒学与新型学说之特征 89

三 《中说》取法北周尊周公之政治倾向性 94

第二节 王度之学养及其思想构成 96

一 出入经史、兼好“志怪”之学养特征 97

二 王度与王绩处理儒道思想方式之异同 99

第三节 隋至初唐嘉遁之风与汾阴名士王绩 102

一 唐初由隐致仕的风习 102

二 汾阴名士王绩放诞外行下的儒学修习 106

三 王绩诗赋的多面性特征及其取法渊源 111

第四节 王勃对王氏家族学养之继承及其对儒道思想的搁置 119

一 王勃之著述与学养 119

二 “王、杨、卢、骆”称序原因 120

三 王勃“宏博”之诗风及其中的儒道之因 125

第四章 “儒”与“侠”的矛盾及调和——王维“诗画”艺术之成因探寻 131

第一节 北地尚武任侠风气的蔓延 133

一 河东儒文化笼罩下的尚武尚侠之风 134

二 北方文士对武与侠的接受及诗歌表现 138

第二节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140

一 初唐时期“河朔”与“江左”文学概念的提出 141

二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142

第三节 走向心灵的诗歌——王维之诗文与禅 147

一 《河岳英灵集》与河汾地域作家 148

二 唐诗选本中的王维诗 155

三 走向禅境的诗画艺术 158

第五章 柳宗元与河东柳氏家族 169

第一节 河东柳氏家族之南北迁转与柳宗元的家族文化地位 171

第二节 柳宗元之“文”论与“道”论 175

一 文人蜂起下的求“道”之论 175

二 “道”论与“文”论的离合倾向 178

三 清新自然的文风表现 182

第三节 “比兴”体与“著述”体的划分及文类 185

一 “文有二道”的理论观点 187

二 散体文的表现手法 190

三 行状体的特色 191

第六章 大历以后新兴的河东吕氏家族 194

第一节 河东吕氏家族的文化士人 195

第二节 大历时期的吕渭到元和时期的吕温 199

一 大历士人吕渭的诗歌 200

二 吕温的交游与诗文 203

三 永贞革新背景下的柳、吕并称 213

第三节 道教徒吕岩的神化与其诗歌的仙化 218

一 正史记载的缺失与民间传说中的吕岩 218

二 走向平民化的诗歌 221

结语 224

附表 230

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