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黄艳 4
专家寄语 4
回顾与寄语&张其锟 4
60年点滴随想——写于规划院成立30周年&董光器 5
北京规划院成立三十年院庆有感&王东 6
寄语&柯焕章 7
让卓越团队更加卓越——写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立30周年&陈为邦 8
寄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朱嘉广 10
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燕菁 11
第一部分 宏观战略与重点发展 20
面对存量与减量的城乡规划 20
从北京历次总体规划发展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创新 25
把握新时期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三个特点 31
面向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 37
借鉴世界城市经验论北京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 42
北京和东南环京地区跨界协同发展:特征、问题和空间管制探索 47
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的问题与对策刍议 53
利益冲突与政策困境——北京城乡结合部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57
北京应注重城市空间格局的顶层设计 62
北京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64
市场经济语境下对“三规合一”的再思考——发展脉络、问题成因及策略分析 69
第二部分 建设规则与控制引导 78
关于北京“多维”理念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实施指引体系的思考 78
规划实施新型定量评价模式探索——“城市发展规划指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83
北京市五线划定标准及综合规划研究 89
北京新城细节化规划管控之探索 94
北京新时期乡镇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若干思考 100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运作机制健全思路与对策 104
大型传统工业区“进行性”更新改造规划思考——以首钢工业区为例 109
精细规划重塑北京精明的滨水空间 114
北京地铁沿线地下空间利用的机遇和挑战 120
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地下空间精细化设计 123
第三部分 文化内涵与名城保护 130
名城保护应设立“历史文化精华区” 130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北京景山八片(东城区)街区为例 132
探索从人口构成与需求出发的历史街区规划——北京南闹市口地区人口构成和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138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实践 142
构筑基于文化价值梳理的古村落保护体系——以北京水峪古村为例 147
革故鼎新:文物保护区划新策略刍议 153
基于文化脉络梳理历史资源的思路与方法——以北京西部地区为例 158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施的术与道——以海淀西山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规划为例 164
以实施为导向的城郊型大遗址保护规划策略——以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为例 169
第四部分 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平 176
均等与多元:北京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解析与发展探讨 176
建设世界城市,勿忘宜居城市 180
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再思考 183
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策略与实施机制初探 187
别对我轻言放弃——浅谈北京旧城菜市场改造思路 192
关于殡葬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195
第五部分 综合交通与城市运行 202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202
北京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205
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210
北京旧城交通发展策略 215
北京市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模型开发与应用 220
轻量级动态交通分配仿真平台DTALite在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以北京为例 225
奥运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231
北京市停车规划策略与实施建议 234
第六部分 市政设施与基础保障 240
变革的力量——京城市政三十年 240
北京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实施案例分析 244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46
多元投资体制下市政基础设施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范围的思考 251
北京中心城再生水利用规划探讨 254
北京市城市雨水排除系统规划设计标准研究 258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264
小井盖,大问题——从行车安全谈市政管线的敷设 267
第七部分 生态环境与城市安全 274
“7·21”带来的城市防灾减灾思考 274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症结及城乡规划可能作为 278
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283
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低碳城乡规划方法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规划实践为例 286
发挥规划特长,营造安全城市——以北京为例探索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方法 291
基于气象条件的城市空间布局研究初探——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 296
第八部分 技术前沿与平台建设 304
努力探索规划新技术发展,积极引领行业信息化建设 304
大数据时代的规划变革 308
回顾与展望: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和统筹 313
规划空间数据协同建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317
漫谈规划支持系统框架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