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身心分离”的“容”与“器” 1
一、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建筑 1
(一)全球化的建设浪潮 4
(二)新博物馆学的影响 7
(三)建筑设计观念的与时俱进 8
二、新博物馆学与建筑学的相关理论 9
(一)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10
(二)新博物馆学的研究 12
(三)建筑学的相关研究 13
三、“容”与“器”的界定 15
(一)博物馆学和建筑学双重语境中的“身心分离”现象 17
(二)博物馆界和建筑界的矛盾 19
(三)与博物馆界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更加适宜的博物馆建筑创作 22
四、贯穿当代博物馆双重语境的三大线索 23
(一)博物馆与文化发展 24
(二)博物馆与城市进程 26
(三)博物馆与社会变迁 31
五、本书的架构 33
第二章 20世纪晚期前的博物馆建筑 35
一、田园古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 35
(一)18世纪中期到晚期博物馆建立的两种模式 38
(二)开发新建筑类型的设计竞赛 40
(三)博物馆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 46
二、城市中博物馆的现代化进程——19世纪中晚期 51
(一)博物馆对城市文脉的影响 51
(二)城市中博物馆的新类型和建筑空间新特征 55
(三)博物馆的建筑学装饰与藏品分类 61
(四)小结 64
三、新世纪新美学——20世纪早期和中期 64
(一)博物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 65
(二)20世纪中期西方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倾向 71
(三)博物馆建筑赋予博物馆意义 75
第三章 20世纪晚期以来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 77
一、博物馆中ICT的改变 80
(一)历史上的收藏和陈列 81
(二)博物馆中ICT的进步 86
(三)从“请勿触摸”到“hands on” 97
二、空间导向和教育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 98
(一)博物馆的空间导向的转变 99
(二)博物馆的信息传递方式的演进 112
三、博物馆的空间社会性的革新 146
(一)构建与沟通异类 149
(二)空间趋势和变革 153
(三)空间实践和社会机构 156
(四)有立场的“器” 164
四、博物馆空间观念的转变 167
(一)文艺复兴认识论 167
(二)现代主义式的博物馆 168
(三)被看成符号系统,具有全新导向功能 170
(四)新的契机 173
(五)当代的博物馆建筑的形态特征 181
第四章 当代建筑学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新样态 184
一、当代艺术思维的影响 198
(一)视觉文化发展的推动 198
(二)时间和过程的引入 221
(三)高技术与泛艺术 239
(四)与时尚互动的类博物馆建筑 245
二、当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持 251
(一)新的建筑形式 252
(二)新的空间观念 264
(三)新的创作方法 267
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75
(一)利用历史性建筑为艺术容器与当代社会对话 277
(二)与历史对话的博物馆空间塑造 287
四、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304
(一)关注建筑本体的生态技术 305
(二)新类型的生态博物馆 313
五、与城市的关联特征 313
(一)拓展的展示空间 314
(二)对环境和地形的翻译 324
(三)都市再生(regional regeneration) 330
六、城市中大众化的文化消费 342
(一)开放建筑 344
(二)集群化 362
第五章 结语 381
参考文献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