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均衡型社会 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壮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70502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在仍旧占据优势的过去面前,我们需要改变正在开始的未来。因为,过去的时代和我们正处在的这个时代本身出现了诸多非均衡现象。这些非均衡现象主要集中于结构变迁与转型,特别是那些关于“社会形态”的讨论。新世纪之初,有相当多的人士认定,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那么,对于这样的认定,是否意味着我们就现实的社会生活已经达成“后工业社会”的普遍共识了呢? 当前,我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大量的“工业化后果”及其事件紧紧纠缠着,像“雾霾”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些“工业化后果”及其事件深刻地影响着每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为了分析这些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仅仅发明了经济意义上的“后工业社会”的标准是不够的,相反,需要系统审视北京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由于现代化的非均衡性推进或者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经济结构已是“后工业社会”的经济,但社会结构还处在工业化阶段,更为复杂的是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不同时空中同时并存。本书以社会结构视角,对这一非均衡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对未来社会发展预想是迈向更加均衡型的社会。

第一章 人口结构变迁与趋势 1

第一节 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1

一 人口结构界定及构成 2

二 人口结构:“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重要议题 2

第二节 人口结构的变迁 3

一 1949—1960年:人口增长快速阶段 4

二 1961—1976年:人口增长波动阶段 8

三 1977—1994年:人口增长平稳阶段 14

四 1995—2000年:人口增长震荡阶段 16

五 2001—2012年:人口增长膨胀阶段 18

第三节 人口结构阶段性特征 19

一 人口规模结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19

二 人口空间结构:人口向分散化发展,聚集势头较为突出 21

三 人口素质结构: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人才资源仍较匮乏 24

四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少子老龄日益凸显 26

五 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出生性别失调,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 28

第四节 人口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30

一 “普适型”人口政策向“内生型”人口政策转变 31

二 人口规模聚集向人口均衡发展转变 31

三 人口总量阶段向人才时代转变 32

四 人口负债向人口生机转变 33

五 人口性别失衡向人口性别均衡转变 33

第二章 家庭结构变迁与趋势 34

第一节 家庭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34

一 家庭结构界定及构成 34

二 家庭功能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性标志 35

第二节 家庭结构的变迁 37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家庭结构变迁 37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结构变迁 39

第三节 家庭结构阶段性特征 40

一 家庭规模小型化 41

二 家庭类型多样化 42

三 家庭关系复杂化 46

四 家庭功能外部化 48

第四节 家庭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50

一 明确家庭政策地位 50

二 明确家庭福利主体性 51

三 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的 52

第三章 就业结构变迁与趋势 54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54

一 就业结构界定及构成 55

二 优化就业结构: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55

第二节 就业结构的变迁 57

一 计划体制时期的就业结构变迁 57

二 市场体制时期的就业结构变迁 63

第三节 就业结构阶段性特征 68

一 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性 68

二 就业的结构性压力和矛盾更加突出 70

三 就业结构的体制性固化问题难解 71

四 就业质量或体面就业方面痼疾重重 72

五 就业“职一住”空间结构呈高度分离状态 74

第四节 就业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75

一 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的关键在于推动三产就业高端化 76

二 就业难的结构性压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并逐步得到缓释 77

三 就业体制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和社会化救济相结合的原则 79

四 提高就业质量、促进体面就业,将是就业结构内涵调整新方向 80

第四章 收入分配结构变迁与趋势 82

第一节 收入分配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82

一 收入分配结构界定及构成 83

二 收入分配结构均衡: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83

第二节 收入分配结构的变迁 85

一 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分配结构变迁 85

二 城乡收入分配结构变迁 87

三 区域收入分配结构变迁 88

四 行业收入分配结构变迁 90

第三节 收入分配结构阶段性特征 92

一 收入分配的制度改革失之偏颇 92

二 收入分配的构成不合理 94

三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 97

第四节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99

一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差距、共同富裕 99

二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 100

三 改革的条件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100

四 改革的突破途径是加强民生建设 101

第五章 消费结构变迁与趋势 103

第一节 消费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103

一 消费结构界定及构成 103

二 消费结构优化:走向消费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104

第二节 消费结构的变迁 105

一 消费水平的变迁 106

二 消费层次的变迁 113

三 消费模式的变迁 118

第三节 消费结构阶段性特征 119

一 经济运转下行,消费形势严峻 119

二 收入差距较大,消费层次较低 120

三 高房价高物价,消费质量不高 120

四 社保建设滞后,消费后劲不足 121

五 政府消费趋于规范,公共消费下降 121

第四节 消费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122

一 缩小收入差距,消费结构优化基础 122

二 完善社会保障,减少消费顾虑 123

三 控房价稳物价,提振即期消费 123

四 转变政府职能,购买社会服务 123

第六章 城乡结构变迁与趋势 125

第一节 城乡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125

一 城乡结构界定及构成 125

二 城乡结构均衡一体:城乡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126

第二节 城乡结构的变迁 127

一 1949—1960年:城乡结构建构阶段 127

二 1961—1976年:城乡结构固化阶段 132

三 1977—2001年:城乡结构松动阶段 133

四 2002—2012年:城乡结构复杂阶段 139

第三节 城乡结构阶段性特征 140

一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加剧 140

二 城市发展的异质性强化 143

三 城市社会运行风险凸显 148

第四节 城乡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150

一 实现城乡之间均衡发展 151

二 实现城市内部一体发展 153

三 实现城市生态安全发展 155

第七章 区域结构变迁与趋势 157

第一节 区域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157

一 区域结构界定及构成 157

二 区域结构均衡:驱动城市战略定位转移 158

第二节 区域结构的变迁 159

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区域结构变迁 159

二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区域结构变迁 162

三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的北京区域结构变迁 163

四 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北京区域结构变迁 164

第三节 区域结构阶段性特征 166

一 区域结构的经济特征:区域经济建设差距不断拉大 167

二 区域结构的民生特征:区域民生建设缺口不断扩大 172

三 区域结构的社会结构特征:区域社会结构子结构差距显著 177

第四节 区域结构优化对策及趋势 180

一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80

二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181

三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82

四 确立正确的城市定位 183

第八章 社会组织变迁与趋势 185

第一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关系 186

一 社会组织结构界定及构成 186

二 社会组织:多元治理王体之一 188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变迁 189

一 社会组织发展初始化时期(1950—1980年) 190

二 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时期(1981—1997年) 190

三 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时期(1998—2013年) 191

第三节 社会组织阶段性特征 195

一 社会组织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 196

二 总量相对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196

三 政社不分,官办多、民办少 197

四 “双重管理”体制与社会组织运行服务管理不到位 198

五 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存在困境 198

第四节 社会组织优化对策及趋势 200

一 加强社会组织理念建设 200

二 加强社会组织制度建设 201

三 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加快推进“政社分开” 202

四 破解“双重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组织运行服务管理体系 202

五 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内生型发展 203

第九章 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趋势 204

第一节 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结构关系 205

一 社会阶层结构界定及构成 205

二 社会阶层结构均衡:意味着“橄榄型”中产社会的生成 206

第二节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207

一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 208

二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 213

三 1957—1977年:“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 216

四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结构 222

第三节 社会阶层结构阶段性特征 226

一 “橄榄型”却不是中产社会 227

二 城乡分割的阶层体系 229

三 阶层结构的四个世界 230

四 阶层结构的断裂倾向 233

第四节 社会阶层结构优化及趋势 233

一 中产社会培育与生成 233

二 提高中间阶层的质量 239

三 创置下层向上流动机制 242

四 弥合社会阶层结构裂痕 246

参考文献 251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