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无线世界发展历程 1
1.2相关技术 3
1.2.1各种2G系统 4
1.2.2MAP和IS-41系统 4
1.2.3MAP技术 6
1.2.4IS-41技术 8
1.3标准和组织 12
1.3.1ITU的角色 12
1.3.23G跨国标准组织 13
1.3.33GPP组织结构 14
1.3.4NGN演进 16
1.3.5NGMN提案 18
1.4频谱 19
1.5 UMTS演进 22
1.5.1演进的第一步:面向数据应用的改进 22
1.5.2演进的第二步:增强无线接口能力 22
1.5.3在网络内有什么改变? 22
1.5.4本书介绍哪些内容? 23
1.6网址和文档 23
1.6.1有用的网址 23
1.6.2演进UMTS规范 24
第2章 演进UMTS概述 27
2.1接入网络的需求 27
2.1.1无线接口的吞吐量 27
2.1.2数据发送的时延 28
2.1.3终端状态的转换 28
2.1.4移动性 30
2.1.5频谱的灵活性 30
2.1.6与现有UMTS的共存和互通 30
2.2演进UMTS的概念 31
2.2.1仅支持分组交换的结构 31
2.2.2共享无线接口 34
2.2.3其他接入技术 35
2.3演进UMTS的整体结构 35
2.3.1 E-UTRAN:演进接入网络 36
2.3.2演进分组核心 38
2.3.3 HSS 45
2.4 IMS 48
2.4.1会话控制功能 48
2.4.2媒体网关 50
2.5策略控制和计费 50
2.5.1 UMTS的策略控制 51
2.5.2演进UMTS的策略控制 54
2.5.3计费结构 58
2.6终端 58
2.6.1用户设备结构 58
2.6.2终端能力 60
2.6.3用户模块 61
2.7演进UMTS的接口 64
2.8与3GUTRAN-FDD网络的主要区别 65
2.8.1关于软切换 66
2.8.2压缩模式 67
2.8.3专用信道 68
第3章 E-UTRAN物理层 70
3.1演进3G无线接口的基本概念 70
3.2OFDM 71
3.2.1OFDMA 74
3.2.2MC-CDMA 76
3.2.3OFDM、CDMA和MC-CDMA的共同点 77
3.2.4OFDM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考虑 78
3.2.5OFDMA系统中的系统负载 78
3.2.6SC-FDMA:PAPR问题 80
3.2.7OFDM系统的设计 83
3.3MIMO 85
3.3.1传统的波束成形 85
3.3.2MIMO信道和容量 86
3.3.32×2MIMO系统简介 90
3.3.4OFDM和MIMO的联合 91
3.3.5MIMO的分类方法 91
3.3.6一些经典的开环MIMO方案 92
3.3.7循环时延分集的概念 96
3.3.8MIMO方案和链路自适应 97
3.3.9利用反馈信息改进的MIMO方案 97
3.3.10MU-MIMO、虚拟MIMO和发送分集 100
3.3.11一种通用的下行链路方案 101
3.4基站结构 102
3.4.1基站的模块组成 102
3.4.2模/数转换 105
3.4.3功率放大基础 106
3.4.4蜂窝天线基础 107
3.5E-UTRAN物理层标准 110
3.6E-UTRAN的FDD和TDD协议 111
3.6.1TDD模式下的干扰 112
3.6.2基本物理参数 112
3.6.3TDD和已有UTRAN的兼容性 114
3.6.4混合FDD-TDD模式 115
3.7下行链路方案:OFDMA(FDD/TDD) 115
3.7.1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信令 116
3.7.2物理层信号的发送结构 117
3.7.3下行链路数据的复用 118
3.7.4加扰 121
3.7.5调制方案 122
3.7.6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传输授权 123
3.7.7信道编码 124
3.7.8OFDM信号的产生 124
3.7.9下行链路MIMO技术 125
3.7.10信道分层映射、预编码和资源元素映射 128
3.7.11E-MBMS概念 131
3.7.12下行链路自适应 134
3.7.13HARQ 135
3.7.14下行链路分组调度 137
3.7.15小区搜索和接入 138
3.7.16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143
3.7.17下行链路物理层的测量 145
3.8上行链路方案:SC-FDMA(FDD/TDD) 145
3.8.1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信令 145
3.8.2SC-FDMA 146
3.8.3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147
3.8.4资源格 148
3.8.5PUSCH的物理特性 150
3.8.6PUCCH的物理特性 151
3.8.7包括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复用 151
3.8.8参考信号 152
3.8.9L1/L2控制信令的复用 153
3.8.10信道编码和物理信道映射 153
3.8.11SC-FDMA信号的产生 153
3.8.12随机接入信道 154
3.8.13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帧定时 157
3.8.14调度 157
3.8.15链路自适应 157
3.8.16上行链路HARQ 158
第4章 演进UMTS的体系结构 160
4.1体系结构介绍 160
4.1.1演进UMTS节点的特性 161
4.1.2E-UTRAN的接口 164
4.1.3S1接口 166
4.1.4S1的灵活组网 169
4.1.5X2接口 171
4.2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171
4.2.1用户平面结构 172
4.2.2控制平面结构 175
4.3无线接口协议 176
4.3.1 E-UTRAN分层结构 176
4.3.2无线信道 177
4.3.3物理层 181
4.3.4 MAC 182
4.3.5 RLC 184
4.3.6 RRC 185
4.3.7 PDCP 186
4.3.8 NAS协议 192
4.4 IMS协议 194
4.4.1IMS协议栈 195
4.4.2SIP 196
4.4.3SDP 203
4.4.4RTP 206
4.4.5SIP/SDP IMS举例 210
第5章 EPS网络的活动状态 212
5.1网络接入 212
5.1.1系统信息广播 212
5.1.2小区的选择 214
5.1.3初始接入 214
5.1.4注册 218
5.1.5注销 221
5.2通信会话 222
5.2.1终端状态 222
5.2.2演进UMTS的服务质量 226
5.2.3安全概述 230
5.2.4EPS的用户安全 234
5.2.5IMS中的用户安全 240
5.2.6会话建立 242
5.2.7数据发送 245
5.3IDLE模式的移动性 246
5.3.1小区重选择原理 246
5.3.2终端位置管理 247
5.3.3跟踪区域更新 249
5.4激活模式的移动性 251
5.4.1X2支持的E-UTRAN内的移动性 252
5.4.2没有X2支持的E-UTRAN内的移动性 254
5.4.3EPC节点重定位下的E-UTRAN内的移动性 255
5.4.42G/3G分组网和E-UTRAN之间的移动性 257
第6章 业务 260
6.1OMA作用 260
6.2无线一键通 261
6.2.1系统架构 262
6.2.2PoC协议栈 265
6.2.3PoC会话建立的例子 267
6.2.4计费方面 270
6.3呈现业务 272
6.3.1业务架构 272
6.3.2呈现会话的例子 273
6.3.3计费方面 275
6.4广播和组播 275
6.4.1一些定义 276
6.4.2典型应用 276
6.4.3业务架构 277
6.4.4 MBMS的安全性 280
6.4.5 MBMS业务的实现步骤 282
6.4.6 E-UTRAN中的MBMS 284
6.4.7计费方面 284
6.5语音和多媒体电话 286
6.5.1对电路和分组语音的支持 286
6.5.2业务架构 289
6.5.3关于信息编码 290
6.5.4补充业务 293
6.5.5 EPS中的多媒体业务 297
缩略语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