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鲁迅的“明”——关于早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思想与1918年左右的“明” 1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2
第二节 早期文学活动基本思想的再现 3
第三节 早期文学活动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挫折 8
第四节 “明”的再现与类似性中的本质不同 17
第五节 结束语 28
注释 29
第二章 与《工人绥惠略夫》的邂逅 39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40
第二节 问题的提起 40
第三节 《工人绥惠略夫》的冲击 44
第四节 1920年以后的纠葛与摇摆 51
第五节 关于《即小见大》 63
注释 66
第三章 关于鲁迅的复仇观 81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82
第二节 早期文学活动(1903~1909)时的复仇观 82
第三节 受挫的改革者的复仇观系谱 86
第四节 遭到背叛的献身者的复仇观系谱 93
第五节 结束语 103
注释 104
第四章 早期文学活动至1920年前后鲁迅的民众观 111
第一节 早期文学活动(1903~1909)所呈现的民众观 112
第二节 早期文学活动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挫折的影响 119
第三节 1918~1920年的民众观 122
第四节 1920年前后与《工人绥惠略夫》时期的民众观 127
第五节 结束语 129
注释 131
第五章 关于鲁迅的“个人的无治主义”的一个见解——附江坂哲也译《〈革命的故事〉序》(安德烈·比拉尔特著) 139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140
第二节 解释“个人的无治主义”的两个方向 141
第三节 关于“无治的个人主义”中的“个人主义” 150
第四节 结束语 154
注释 157
附录 170
注释 181
第六章 关于《孤独者》 185
第一节 讨论《孤独者》之前 186
第二节 关于与《工人绥惠略夫》的关系 191
第三节 对《孤独者》的解释 196
第四节 关于复仇的心理 206
注释 212
第七章 关于鲁迅的《伤逝》 221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222
第二节 关于《伤逝——涓生的手记》的解释 224
第三节 与近代恋爱观的关系 234
第四节 关于《伤逝》表现中的鲁迅个人的必然性 241
注释 250
第八章 厨川白村与1924年的鲁迅 265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266
第二节 厨川白村与鲁迅作为文学者的立场及理论的共同点 266
第三节 基于共同点之上的翻译厨川白村的其他原因 267
第四节 厨川白村作品——引导1924年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学理论 274
注释 277
第九章 关于《苏俄的文艺论战》 291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292
第二节 关于《苏俄的文艺论战》 293
第三节 如何认识与鲁迅的关系 301
注释 309
第十章 鲁迅与《壁下译丛》的一个侧面 321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322
第二节 关于《壁下译丛》的编排方法 322
第三节 有岛、武者小路提出的论点 327
第四节 从片上、青野的论述推测其认识方法 331
第五节 《壁下译丛》与革命文学论争的关系 336
第六节 结束语 341
注释 344
第十一章 关于勃洛克、片上伸与1926~1929年前后的鲁迅 357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358
第二节 关于对《十二个》中勃洛克革命观的解释 358
第三节 作为过渡时期存在的勃洛克和片上伸 362
第四节 片上伸的问题意识与鲁迅 366
第五节 结束语 375
注释 379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