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放射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守良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2266745
  • 页数:626 页
图书介绍: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十二五”重点教材规划,编写了这部《医学放射生物学》,作为全国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生教材。本教材包括放射生物学和放射损伤临床学两部分内容,是在2006年出版的《医学放射生物学》(第3版)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当前的实际需要,全面进行修订和重新编写。全书23章,循序阐述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生物大分子、亚细胞结构、细胞和主要器官、系统的作用,以及放射肿瘤学基础、电离辐射诱发的全身性疾病、局部器官和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和放射性复合伤等的发病规律、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及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等内容。本书为高等院校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从事放射医学与卫生防护工作人员及有关医学、卫生专业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放射生物学及其发展 1

一、放射生物学及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1

二、放射生物学的发展 2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涵盖内容及其展望 5

一、医学放射生物学涵盖内容 5

二、尚待解决的放射生物学问题 6

三、放射生物学的展望 6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理化基础和基本规律 8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

一、电磁辐射 8

二、粒子辐射 9

第二节 电离和激发 13

一、电离辐射的原初作用和继发反应 13

二、电离和激发 14

第三节 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能 16

一、传能线密度 16

二、相对生物效能 17

三、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能的相互关系 18

四、径迹结构和集簇损伤 18

第四节 自由基 20

一、自由基的概念和特点 20

二、氧自由基与活性氧 21

三、自由基对生物分子的作用 22

四、生物抗氧化防御功能 24

第五节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26

一、直接作用 26

二、间接作用 27

第六节 氧效应与氧增强比 28

一、氧效应与氧增强比 28

二、氧效应的需氧浓度 29

三、照射时间对氧效应的影响 30

四、氧效应的发生机制 31

第七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32

一、辐射生物效应和放射敏感性 32

二、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35

参考文献 43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效应 44

第一节 DNA的电离辐射效应 44

一、DNA辐射损伤方式 44

二、DNA辐射损伤的修复 51

第二节 基因转录和翻译的电离辐射效应 59

一、电离辐射对转录的影响 60

二、电离辐射对翻译的影响 65

三、电离辐射对蛋白质的影响 67

第三节 信号转导的电离辐射效应 71

一、信号转导的特点 72

二、信号转导的电离辐射效应 73

三、ATM信号转导通路的电离辐射效应 75

四、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电离辐射效应 77

第四节 表观遗传学的电离辐射效应 78

一、表观遗传学概述 78

二、表观遗传学的电离辐射效应 79

参考文献 81

第四章 电离辐射对细胞基本结构的作用 84

第一节 细胞膜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电离辐射效应 84

一、细胞膜的电离辐射效应 84

二、细胞连接的电离辐射效应 90

第二节 线粒体的电离辐射效应 92

一、线粒体及其生物学特性 92

二、线粒体的电离辐射效应 94

三、电离辐射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 97

第三节 内质网和溶酶体的电离辐射效应 99

一、内质网的电离辐射效应 99

二、溶酶体的电离辐射效应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五章 电离辐射对染色体的作用 106

第一节 染色体和染色质 106

一、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区别 106

二、人类中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107

三、人类染色体的命名和核型 109

第二节 电离辐射诱发体细胞染色体畸变 114

一、染色体结构畸变 114

二、染色体数量畸变 118

第三节 电离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 119

一、急性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 119

二、局部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 124

三、延时性照射或分隔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 125

四、其他情况电离辐射的剂量-效应关系 125

第四节 电离辐射诱发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 126

一、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 126

二、大剂量照射诱发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 128

三、低剂量急性照射诱发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 128

四、慢性照射诱发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 129

第五节 电离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130

一、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机制 130

二、电离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生物学意义 131

第六节 染色质的电离辐射效应 132

一、核小体连接区的电离辐射效应 132

二、染色质的辐射降解 133

三、染色质蛋白的辐射效应 134

第七节 生物剂量测定 135

一、生物剂量计 135

二、生物剂量测定 136

三、常见的几种生物剂量测定方法 137

参考文献 145

第六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147

第一节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47

一、不同群体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47

二、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48

三、影响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因素 148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149

一、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149

二、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151

三、电离辐射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的生物学意义 154

第三节 靶学说与细胞存活曲线 154

一、靶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154

二、靶效应 155

三、细胞存活及其测量 160

四、细胞存活的剂量-效应曲线 161

五、其他类型的剂量-存活曲线 163

第四节 非靶学说及其相关细胞生物效应 166

一、非靶学说 166

二、非靶学说相关辐射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关系 166

第五节 细胞的放射损伤与修复及其影响因素 167

一、细胞放射损伤及其修复 168

二、影响细胞放射损伤及修复的因素 171

第六节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衰老和死亡 179

一、电离辐射诱导细胞衰老 179

二、细胞死亡及其分类 182

三、电离辐射引起的增殖死亡和间期死亡 182

四、电离辐射诱导凋亡性细胞死亡 183

五、电离辐射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 186

六、电离辐射诱导坏死性细胞死亡 190

第七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192

一、电离辐射对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192

二、细胞防御功能 193

三、淋巴细胞归巢 194

第八节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分化和恶性转化 195

一、细胞分化及其分子基础 195

二、电离辐射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198

三、细胞恶性转化的特征及其机制 199

四、电离辐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剂量效应 202

参考文献 202

第七章 电离辐射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205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05

一、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其放射敏感性 205

二、电离辐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07

三、分次照射和特大剂量照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13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215

一、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215

二、电离辐射对垂体的作用 216

三、电离辐射对肾上腺的作用 217

四、电离辐射对甲状腺的作用 221

参考文献 223

第八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224

第一节 造血系统正常结构与功能 224

一、造血器官与实质细胞 224

二、造血微环境 225

三、血细胞更新系统 226

四、血细胞的个体发生 229

第二节 造血系统的电离辐射损伤 229

一、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 229

二、造血细胞的辐射损伤 232

三、造血微环境的辐射损伤 244

四、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效应 248

第三节 造血系统重建 250

一、细胞来源 251

二、造血重建机制 253

三、骨髓移植的主要并发症 253

四、基因治疗 255

第四节 电离辐射所致出血综合征 256

一、出血综合征的一般特征 256

二、出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57

参考文献 266

第九章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268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放射敏感性 268

一、免疫组织及其放射敏感性 269

二、免疫细胞 272

第二节 急性照射的免疫效应 274

一、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辐射效应 274

二、免疫细胞对辐射的剂量-效应关系 277

三、人体辐射免疫效应的观察 278

第三节 电离辐射免疫效应的发生机制 280

一、辐射免疫效应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280

二、整体调节在电离辐射免疫效应中的作用 287

三、电离辐射免疫效应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 288

第四节 慢性和局部照射的免疫效应 289

一、慢性照射的免疫效应 289

二、局部照射的免疫效应 292

第五节 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 293

一、概述 293

二、低水平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 296

三、低水平辐射增强免疫功能 299

四、低水平辐射与癌症 300

五、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 304

第六节 电离辐射所致的感染并发症 305

一、内源性感染 305

二、外源性感染 307

三、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310

参考文献 310

第十章 电离辐射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312

第一节 性腺的特点及其放射敏感性 312

一、性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12

二、生殖细胞的更新方式 313

三、睾丸的放射敏感性 315

四、卵巢的放射敏感性 316

第二节 电离辐射生殖效应 317

一、电离辐射雄性生殖效应 317

二、电离辐射雌性生殖效应 320

三、分次照射和剂量率效应 321

第三节 电离辐射内分泌效应 323

一、电离辐射睾丸的内分泌效应 323

二、电离辐射卵巢的内分泌效应 324

第四节 电离辐射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325

一、电离辐射的发育毒性效应 325

二、电离辐射对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 327

三、电离辐射对人胚胎发育的影响 328

参考文献 329

第十一章 电离辐射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331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上消化道的影响 331

一、上消化道的特点及其放射敏感性 331

二、电离辐射对上消化道的影响 332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肠的影响 334

一、肠的特点及其放射敏感性 334

二、急性和慢性照射对小肠的影响 337

三、肠型放射病时小肠的变化 339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肝脏、胰腺及糖代谢的影响 340

一、电离辐射对肝脏的影响 340

二、电离辐射对胰腺的影响 342

三、电离辐射对糖代谢的影响 343

参考文献 344

第十二章 电离辐射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作用 346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346

一、急性照射的肺损伤效应 346

二、局部照射的肺损伤效应 348

三、放射性肺纤维化 351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352

一、急性照射的心血管损伤效应 353

二、局部照射的心血管损伤效应 354

参考文献 357

第十三章 电离辐射对泌尿系统及其他器官的作用 360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360

一、泌尿系统的特点 360

二、肾脏及其血管的辐射损伤效应 360

三、肾脏分次照射的损伤效应 361

四、铀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362

第二节 皮肤及其附属器的辐射损伤效应 362

一、皮肤放射损伤的生物学特性 363

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变特点和规律 364

三、放射性皮肤及其附属器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 364

四、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 366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眼、耳、鼻和骨骼的作用 367

一、电离辐射对眼的作用 367

二、电离辐射对耳的作用 369

三、电离辐射对鼻的作用 372

四、电离辐射对骨和软骨的作用 373

参考文献 375

第十四章 放射肿瘤学基础 377

第一节 肿瘤细胞动力学 377

一、根据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划分的细胞群 377

二、肿瘤细胞动力学参数 378

三、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特点 380

四、人类肿瘤的生长动力学 380

第二节 肿瘤对电离辐射的反应 381

一、肿瘤快增殖细胞反应 381

二、肿瘤细胞群反应 382

三、肿瘤内血管的反应 382

四、照射后肿瘤组织的恢复与生长 383

五、肿瘤的剂量-效应曲线 383

第三节 肿瘤放射敏感性 384

一、肿瘤放射敏感性 385

二、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因素 385

三、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389

第四节 放射治疗中的分次照射 390

一、分次照射中的生物因素 391

二、放疗中分次照射的原则 395

参考文献 397

第十五章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398

第一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398

一、分型及临床表现 398

二、诊断 403

三、治疗 408

第二节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413

一、发病情况 413

二、临床特点 41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414

四、治疗原则 416

参考文献 416

第十六章 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及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17

第一节 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 417

一、急性照射效应 418

二、慢性照射效应 420

第二节 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 422

一、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医学检查 422

二、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 424

第三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25

一、概述 425

二、病因 426

三、临床表现 427

四、诊断 428

五、治疗 429

参考文献 430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和内照射放射病 431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发生概况及内照射损伤特点 431

一、放射性核素内污染来源 431

二、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与内照射损伤发生概况 431

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特点 436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 437

一、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量的确定和受照剂量的估算 437

二、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437

三、加速排出体内放射性核素 439

第三节 内照射放射病 440

一、受照史及核素摄入量 440

二、临床表现 441

三、实验室检查和处理原则 442

参考文献 442

第十八章 放射性皮肤疾病 443

第一节 概述 443

一、放射性皮肤疾病的致病原因 443

二、放射性皮肤疾病的分类 445

第二节 放射性皮肤疾病的影响因素 445

一、射线的种类与能量 445

二、剂量、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446

三、受照面积 447

四、生物和理化因素 447

五、影响落下灰损伤皮肤的因素 44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449

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449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451

三、β射线皮肤损伤的临床特点 452

四、特殊类型放射性皮肤损伤 453

五、放射性皮肤癌 45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54

一、射线接触史及剂量估算 454

二、症状与体征 454

三、特殊检查 456

四、鉴别诊断 457

第五节 治疗与预防 458

一、早期综合治疗及护理 458

二、局部损伤的保守治疗 458

三、手术治疗 459

四、预防 460

参考文献 461

第十九章 其他局部放射性疾病 463

第一节 放射性脑病 463

一、病因及病理 463

二、影响因素 464

三、临床表现 46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66

五、预防与治疗 466

第二节 放射性脊髓病 467

一、病因及病理 467

二、影响因素 467

三、临床表现 46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69

五、预防与治疗 469

第三节 放射性口腔疾病 469

一、放射性口腔炎 470

二、放射性涎腺炎 471

三、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骨坏死 472

四、放射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474

第四节 放射性肺炎 474

一、病理与发病机制 474

二、临床表现 477

三、特殊检查 47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80

五、预防与治疗 482

第五节 放射性心脏疾病 483

一、病理改变 483

二、影响因素 483

三、临床表现 48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85

五、预防与治疗 485

第六节 放射性食管炎 486

一、分类及临床表现 486

二、诊断标准 487

三、鉴别诊断 488

四、预防与治疗 489

第七节 放射性肠炎 490

一、病理与影响因素 490

二、临床表现 491

三、诊断及处理原则 491

四、治疗 492

第八节 放射性膀胱疾病 493

一、病理与影响因素 493

二、临床表现 494

三、特殊检查 494

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495

五、治疗 496

第九节 放射性肾炎 497

一、急性放射性肾炎 497

二、慢性放射性肾炎 497

第十节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498

一、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498

二、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498

三、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99

四、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 501

第十一节 放射性骨损伤 501

一、病因与病理 501

二、临床表现 502

三、诊断原则及分类诊断标准 502

四、处理原则 504

第十二节 其他器官放射性损伤 504

一、放射性胃炎 504

二、放射性肝炎 504

三、放射性子宫、阴道炎及输尿管、尿道狭窄 505

四、放射性外周神经及肌肉损伤 505

五、放射性眼损伤 507

六、放射性中耳炎和鼻炎 507

参考文献 507

第二十章 放射性复合效应与放射性复合伤 509

第一节 放射性复合效应 510

一、相互作用模型 510

二、电离辐射与物理因素的复合效应 510

三、电离辐射与化学因素的复合效应 512

四、电离辐射与生物因素的复合效应 514

第二节 放射复合伤 516

一、病因 516

二、分类 518

三、病情特点及病理基础 519

四、临床分期 523

五、诊断 523

六、分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525

七、急救和治疗原则 529

参考文献 532

第二十一章 电离辐射诱发肿瘤 533

第一节 概述 533

一、辐射致人类恶性肿瘤资料的来源 533

二、辐射致癌的剂量-效应关系 534

三、辐射致癌的潜伏期 537

第二节 电离辐射致癌机制及影响因素 537

一、电离辐射致癌机制 537

二、辐射致癌的影响因素 540

第三节 电离辐射致癌危险估计 542

一、概念 542

二、辐射诱发癌症危险的估计 543

三、危险估计的不确定因素 545

第四节 电离辐射致癌病因概率推算 546

一、病因概率的定义 546

二、PC法在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中应用 547

三、PC的计算程序 548

四、PC方法的不确定性 553

第五节 白血病 553

一、辐射诱发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554

二、辐射诱发白血病的临床特征 555

三、辐射诱发白血病病因概率的参数 556

第六节 辐射诱发甲状腺癌和乳腺癌 556

一、辐射诱发甲状腺癌 556

二、辐射诱发乳腺癌 558

第七节 辐射诱发肺癌及其他癌症 558

一、辐射诱发肺癌 558

二、辐射诱发其他癌症 560

参考文献 561

第二十二章 电离辐射诱发的远后效应 562

第一节 放射性白内障 562

一、临床特点 56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565

三、治疗与预防 567

第二节 胎内照射效应及诱发的疾病 567

一、引言 567

二、小头症及智力发育障碍 568

三、发育延迟 570

四、胎内受照的致癌效应 570

五、癫痫 572

第三节 辐射诱发血液和性腺系统疾病 572

一、辐射诱发血液系统疾病 572

二、辐射诱发性腺系统疾病 573

三、电离辐射诱发寿命缩短 575

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 576

一、遗传物质突变 576

二、遗传性缺陷和遗传疾病自然发病率 576

三、实验动物辐射遗传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577

四、人类辐射遗传学调查 578

五、辐射诱发多因素疾病 581

六、辐射遗传危害的危险估计 583

参考文献 584

第二十三章 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理 586

第一节 核辐射事故的分级、基本特点和防护措施 586

一、核事故的分级 586

二、核辐射事故的基本特点 588

三、防护措施 591

四、核辐射事故的干预水平、导出干预水平和应急照射 594

第二节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分级救治 598

一、我国的核应急医学救援体系 598

二、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 599

三、核辐射事故的分级救治 604

参考文献 608

索引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