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书法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迎三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2640546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曾熙为晚清民初极为重要的书法绘画大师和著名的教育家,在书画界曾名声显赫,史有南曾北李(李瑞清)之称,其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四位有“海上四妖”之誉,是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所涉甚博,弟子极众,其中张善孖、张大千、马骀、朱大可、马宗霍等都是颇具声名的艺坛人物。曾熙之书法五体俱精,沟通南北,融会方圆,在历代书家中甚为罕见;其碑化帖的书法探索,在清末民初的书法史上,具有矫正时弊的历史意义;其画则胸怀丘壑,自成异境;同时他对书画的审美风格、书法的学习和创作等均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见解。曾熙的书艺及书法理论体现出传承与鼎革之相融,引民国书壇一时之风气,成就不容小觑,却罕为今人所知。近年来,曾熙及近代中国书画研究渐为海内外所重,本集为曾熙后人编集之曾熙重要书画作品,极大部分为海内外私人收藏,在国内首次大规模集结出版,并附曾熙艺术简谱、常用印等相关研究,甚为珍贵。祈由本书的出版让读者走近那段渐被遗忘的历史,重现尘封已久的艺术活动,激活曾经盛名的大家身影。

图版篆书 1

一 篆书五言联 3

二 篆书八言联 4

三 篆书五言联 5

四 篆书七言联 6

五 节临《剌鼎》立轴 7

六 节临《师酉敦》横幅 8

七 节临《驭方鼎》立轴 10

八 节临《师兑敦》立轴 11

九 节临《师?鼎》立轴 12

一○节临《师嫠敦》立轴 13

一一 篆书八言联 14

一二 篆书五言联 15

一三 节临《颂鼎》横幅 16

一四 节临《颂鼎》立轴 17

一五 节临《师嫠敦》、《师酉敦》、《颂敦》、《格伯敦》四屏 18

一六 节临《颂鼎》立轴 20

一七 篆书六言联 21

一八 节临《散氏盘》四屏 22

一九 节临《毛公鼎》立轴 24

二○ 篆书五言联 25

二一 节临《虢叔旅钟》立轴 26

二二 节临《虢叔旅钟》立轴 27

二三 节临《格伯敦》立轴 28

二四 节临《师虎敦》立轴 29

二五 临《师酉敦》卷 30

二六 篆书七言联 32

二七 篆书十言联 33

二八 节临《焦山鼎》立轴 34

二九 篆书五言联 35

三○ 节临《大鼎》立轴 36

三一 篆书八言联 37

三二 节临《石鼓文》立轴 38

三三 节临《石鼓文》立轴 39

三四 节临《颂敦》立轴 40

三五 篆书五言联 41

三六 篆书七言联 42

三七 篆书五言联 43

三八 节临《散氏盘》立轴 44

三九 节临《师酉敦》扇面 45

四○ 篆书扇面 46

四一 篆书扇面 47

四二 篆书扇面 48

隶书 49

一 隶书五言联 51

二临《华山碑》册 52

三 隶书六言联 52

四 书韦孟诗立轴 62

五 节临《夏承碑》横幅 64

六 隶书册 66

七 隶书卷 68

八 隶书五言联 70

九 隶书六言联 71

一○ 节临《礼器碑》立轴 72

一一 节临《礼器碑》立轴 73

一二 隶书课徒卷 74

一三 隶书论书卷 78

一四 隶书八言联 82

一五 隶书立轴 83

一六 临《永和城旦墓砖》镜片 84

一七 节临《孔龢碑》立轴 85

一八 撰书《马母刘太夫人八十寿颂并叙》八屏 86

一九 隶书卷 88

二○ 隶书横幅 89

二一 隶书六言联 90

二二 隶书八言联 91

二三 节临《华山碑》立轴 92

二四 节临《华山碑》立轴 93

二五 隶书五言联 94

二六 隶书五言联 95

二七 隶书五言联 96

二八 隶书五言联 97

二九 隶书五言联 98

三○ 隶书论书立轴 99

三一 隶书五言联 100

三二 节临《封龙山颂》立轴 101

三三 隶书立轴 102

三四 撰书《胡中宪先生灵表》立轴 103

三五 隶书八言联 104

三六 隶书八言联 105

三七 题严氏《三世耄耋图册》 106

三八 隶书论《封龙山颂》镜片 107

三九 隶书《史颂敦》横幅 108

四○ 隶书扇面 109

四一 隶书论书扇面 110

章草 111

一 节临《急就章》立轴 113

二 章草五言联 114

三 章草五言联 115

四 章草五言联 116

五 章草五言联 117

六 章草立轴 118

七 节临《急就章》立轴 119

八 章草五言联 120

九 节临《月仪帖》立轴 121

一○节临《急就章》卷 122

一一 节临《急就章》横幅 124

一二 节临《月仪帖》卷 125

一三 节临《急就章》扇面 126

楷书 127

一 致丁立钧书 129

二 楷书五言联 132

三 楷书八言联 133

四 楷书《郑鼎臣师叙述先令并感旧诗》卷 134

五 节临《黄庭经》立轴 140

六 楷书五言联 141

七 节临《敬显儁碑》、《爨宝子碑》、《瘞鹤铭》、《文殊经》四屏 142

八 题《秦量刻辞放大图》卷 144

九 题清道人临《毛公鼎》立轴 145

一○ 节临《瘞鹤铭》立轴 146

一一 节临《瘞鹤铭》立轴 147

一二 楷书六言联 148

一三 楷书七言联 149

一四 楷书横幅 150

一五 楷书八言联 152

一六 楷书五言联 153

一七 楷书七言联 154

一八 楷书五言联 155

一九 楷书论书立轴 156

二○ 楷书论书立幅 157

二一 楷书七言联 158

二二 楷书五言联 159

二三 楷书六言联 160

二四 楷书六言联 161

二五 楷书《大学》立轴 162

二六 楷书论书立轴 163

二七 楷书七言联 164

二八 楷书八言联 165

二九 楷书八言联 166

三○ 楷书五言联 167

三一 节临《曹恪碑》立轴 168

三二 节临《石门铭》立轴 169

三三 楷书四屏 170

三四 节临《张黑女志》横幅 172

三五 楷书论北朝人书立轴 174

三六 楷书论画立轴 175

三七 楷书五言联 176

三八 楷书八言联 177

三九 楷书匾额横幅 178

四○ 楷书七言联 180

四一 楷书五言联 181

四二 楷书六言联 182

四三 楷书五言联 183

四四 楷书立轴 184

四五 楷书立轴 185

四六 楷书六言联 186

四七 楷书论书立轴 187

四八 楷书八言联 188

四九 楷书六言联 189

五○楷书七言联 190

五一 楷书八言联 191

五二 楷书五言联 192

五三 楷书论书立轴 193

五四 楷书论画立轴 194

五五 楷书论书立轴 195

五六 楷书论书镜片 196

五七 楷书论书立轴 197

五八 楷书七言联 198

五九 楷书六言联 199

六○ 楷书七言联 200

六一 楷书六言联 201

六二 楷书立轴 202

六三 楷书扇面 203

六四 节临《敬史碑》扇面 204

六五 楷书扇面 205

六六 楷书论书扇面 206

行书 207

一 致丁立钧书 209

二 行书论书立轴 210

三 行书论书立轴 211

四 行书七言联 212

五 行书八言联 213

六 行书八言联 214

七 行书自作诗二首横幅 215

八 行书《自神州社归记》卷 216

九 致清道人书 218

一○ 题《金冬心梅花册》 219

一一 题《张善并山水人物画册》 220

一二 行书立轴 222

一三 书《阁帖》立轴 223

一四 书《阁帖》四屏 224

一五 行书论书镜片 226

一六 致赵恒惕书 227

一七 行书论书立轴 228

一八 行书论书立轴 229

一九 行书论书立轴 230

二○行书立轴 231

二一 行书论书立轴 232

二二 行书论书立轴 233

二三 行书十言联 234

二四 行书论书画立轴 235

二五 撰书《赵恒惕先生四十四寿言稿》卷 236

二六 行书论画横幅 238

二七 行书论画四屏 240

二八 行书论画立轴 242

二九 行书论画立轴 243

三○行书自作诗立轴 244

三一 行书论《好大王碑》立轴 245

三二 致吴昌硕书 246

三三 致子林书 247

三四 致马宗霍书 248

三五 行书《戏与阿楳一首》诗稿 249

三六 行书论书画立轴 250

二 节临《师望鼎》、《戚伯著碑》、《月仪帖》、《瘞鹤铭》四屏 288

三 节临《圅皇父敦》、《曹全碑》、《月仪帖》、《敬显儁碑》四屏 290

四 篆隶草真四屏 292

著录 297

曾熙常用印 323

曾熙艺术简谱&曾迎三 339

后记&曾迎三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