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炯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82529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演变 2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演进 3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 6

(一)国外研究状况 6

(二)国内研究状况 11

三 本课题研究思路 16

(一)研究对象 16

(二)研究框架 19

(三)研究内容 20

(四)主要创新观点 23

(五)研究方法 25

第二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构建理论基础 27

一 环境产权理论 27

(一)环境产权制度构想 27

(二)环境产权分割与创建 29

(三)碳排放权性质 32

二 环境公共治理理论 35

(一)走向国家的产权组合 36

(二)公共信托与双重所有权 38

(三)环境公益权监督与救济 40

三 环境治理模式理论 41

(一)环境干预主义:命令—控制型治理模式 41

(二)市场环境主义:纯粹市场型治理模式 42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混合型市场治理模式 44

四 低碳经济理论 46

(一)低碳经济理论基点 46

(二)低碳经济制度创新意义 51

(三)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框架 53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权市场成长与区域强制型市场 58

一 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及制度建设 58

(一)清洁发展机制参与进展 58

(二)清洁发展机制制度建设 63

(三)清洁发展机制参与经验 63

二 自愿型碳减排项目市场制度 67

(一)自愿碳减排项目市场探索 68

(二)自愿碳减排项目市场制度建设 70

三 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试点 73

(一)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试点进展 74

(二)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特点 78

(三)建筑业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 84

第四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总量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 86

一 强度减排情景下碳排放总量测算 86

(一)试点省市碳排放总量情景预测 86

(二)试点省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 89

二 区域碳排放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 92

(一)北京历史排放+控排系数+免费分配模式 93

(二)广东历史基准线+年度下降系数+比例混合分配模式 94

(三)上海历史排放+基准线+混合分配模式 95

(四)湖北历史排放+总量调整系数+混合分配模式 97

(五)深圳历史排放+碳减排强度+混合分配模式 98

(六)天津、重庆历史排放+免费分配模式 99

三 区域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异同点 100

(一)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共同点 100

(二)配额核定与初始分配模式差别点 103

四 配额有偿分配模式比较与调整 109

(一)初始配额有偿分配模式比较 109

(二)广东有偿配额分配制度调整 113

第五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制度与履约机制 119

一 区域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 119

(一)北京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 119

(二)上海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 122

(三)广东、深圳碳排放配额市场执行机制 123

(四)天津、湖北、重庆配额市场执行机制 126

(五)试点省市执行机制比较 128

二 执行机制相关责任方管理制度 130

(一)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制度 130

(二)碳排放配额交易平台管理制度 137

三 碳排放配额市场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 140

(一)北京市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 140

(二)上海市首个交易年履约情况 141

(三)深圳市首个履约期制度执行情况 142

(四)其他试点省市执行制度履约情况 144

四 植入森林碳汇的区域碳排放权市场 144

(一)碳排放权市场植入森林碳汇机制 145

(二)北京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流程 145

(三)森林碳汇植入碳排放权市场经验 147

第六章 区域碳排放配额交易方式与价格形成机制 149

一 区域交易参与人与交易方式 149

(一)交易参与人范围 149

(二)交易标的与交易方式 153

二 区域配额交易价格调控制度 155

(一)配额交易价格形成机制 156

(二)区域配额交易价格调控制度 159

三 区域配额交易价格变动比较 163

(一)公开竞价方式配额成交价格 164

(二)区域公开竞价方式成交价格比较 174

(三)协议转让方式配额成交价格 176

四 区域配额价格差异影响因素 182

(一)初始配额分配模式 182

(二)控排对象覆盖行业 183

(三)清缴履约执行强度 185

(四)国际碳交易价格波动 186

(五)清洁发展机制政府限价 188

第七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成本与产业竞争力 195

一 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及其控制 195

(一)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 195

(二)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构成 197

(三)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控制 199

二 碳排放配额市场交易成本效益评价 206

(一)交易成本效益评价标准 206

(二)交易成本效益相关性模型 208

三 配额成本价格对产业竞争力影响 211

(一)产业竞争力影响理论说明 211

(二)产业竞争力影响实证分析 213

第八章 区域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成效与试点深化 225

一 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成效评价 225

(一)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强制型碳市场启动运行 226

(二)多元主体分工合作,市场协同治理机制形成 227

(三)低碳管理意识增强,节能减排初显成效 227

(四)中介机构实践中成长,碳服务新业态发展 229

(五)气候治理模式创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231

二 区域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主要问题 232

(一)开放性碳排放核查数据薄弱 232

(二)碳排放初始配额总量偏大 234

(三)配额市场交易流动性较差 235

(四)配额清缴约束力度不够 236

(五)执行机制履约透明度偏低 237

(六)碳资产管理能力不平衡 239

(七)特殊性行业方案设计粗放 240

三 碳排放配额市场试点深化建议 242

(一)开展绩效评估,完善强制型市场治理制度 242

(二)严格强度减排,控制配额总量供给过剩 243

(三)压缩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主体入市风险 244

(四)放宽参与范围,增强市场活跃性流动性 246

(五)扩大经验交流,提高企业碳资产运营能力 247

(六)加强监督管理,硬化执行机制履约力度 248

(七)扩大信息公开,推进公众气候治理参与 249

第九章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制度构建愿景 251

一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必要性 251

(一)碳排放峰值管理需要气候治理模式整体转型 251

(二)防范碳泄漏需要均衡区域减排市场约束 253

(三)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强化高碳制造业综合治理 256

二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路径 258

(一)基本原则 259

(二)主要目标 259

(三)基本路径 260

(四)阶段性任务 260

(五)路线图与时间表 261

三 全国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构建模式建议 261

(一)政府与企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构建多元、多层次合作的碳排放配额市场体系 262

(二)以高碳排放区、高碳排放行业的重要排放源为主控对象,逐步降低强制门槛扩大市场约束范围 263

(三)配额核定以历史法+强度减排系数起步,逐步扩大先进值法适用行业,初始分配以免费为主、有偿为辅,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 264

(四)以“四强制”模式为碳排放配额市场基本构造,逐步完善重点控排对象入市交易执行履约机制 265

(五)深化探索森林碳汇植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拓展市场机制在碳中和、碳补偿方面功能 266

(六)简化入市交易程序,严格控制交易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 267

(七)明晰权责利关系,协调好参与各方经济利益,确保碳排放权市场健康运行 268

参考文献 270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