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华文化之曙光 1
第一节 远古文化 2
第二节 传说中之古帝王 6
第二章 夏商周史迹 11
第一节 夏代史迹 11
第二节 商代文化 13
第三节 西周盛衰 19
第四节 宗法与礼制 21
第五节 五霸与七雄 24
第三章 百家之学与社会经济之茁长 35
第一节 孔子与教育 36
第二节 百家争鸣 38
第三节 工商业之演变及城市兴起 39
第四节 铜铁冶铸与生产技艺 41
第四章 封建郡县之演进与大一统局面之开创 47
第一节 中央集权与天下郡县 48
第二节 郡国并行制之因果 49
第三节 黄老治术 52
第四节 汉武帝与南北军、内外朝 53
第五节 新莽改制 57
第六节 后汉政局 59
第五章 农业国家与游牧部族间之和战消融 67
第一节 秦之开拓与长城 67
第二节 汉匈和战 68
第三节 河西与西域之经营 70
第四节 汉代疆域及其对外关系 71
第六章 汉代之科技与学艺 77
第一节 铁器之冶铸与农技之进步 78
第二节 盐业、纺织业与造纸术 79
第三节 医学与天文历算 81
第四节 经学与经生 82
第五节 马、班史学 85
第六节 文学艺术 87
第七节 道教与佛教 88
第七章 长期分裂与混乱 95
第一节 三国鼎立 95
第二节 暂时之统一 98
第三节 胡族变乱与五胡十六国 100
第四节 汉族政权之延续 105
第五节 南朝之递代 109
第六节 北魏之兴亡 110
第八章 分裂时期之文化与经济 119
第一节 新思潮的兴起 119
第二节 新宗教的传布 123
第三节 文学独立与浪漫思潮 127
第四节 科学技艺 131
第五节 人口升降与新田制 132
第六节 赋税与货币 136
第九章 再度统一之来临 141
第一节 隋唐帝国之历史基础 141
第二节 民族势力消长与杨坚得国 143
第三节 隋之统一与发展 145
第四节 轻用民力下导致之乱亡 149
第十章 民族融合后之国势发展 157
第一节 太原起义与削平群雄 157
第二节 玄武门事变之历史意义 164
第三节 盛唐制度 167
第四节 贞观之治与天可汗 173
第五节 高宗与武后 180
第十一章 藩镇割据之世局 187
第一节 安史之乱 187
第二节 宦官之祸 193
第三节 藩镇割据 196
第四节 五代递嬗 199
第五节 十国始末 207
第十二章 统治阶层变动中之社会经济 215
第一节 唐初门阀 215
第二节 经济变动 218
第三节 户税与义仓 220
第四节 工商业之发展 223
第十三章 南北融合后之文化发展 227
第一节 古文运动 228
第二节 诗的黄金时代 230
第三节 史学发展与成就 233
第四节 科技之进步 236
第五节 佛教之再度新生 239
第六节 世界性之唐代文化 240
第十四章 文治国策与国运 245
第一节 陈桥兵变与集权政策 245
第二节 统一事业之完成 246
第三节 政治革新运动 248
第四节 新旧党争 250
第五节 靖康事变 250
第十五章 草原民族之扩张 257
第一节 契丹兴起与宋辽关系 257
第二节 宋夏和战 261
第三节 女真兴起与宋金和战 263
第四节 绍定之盟与金之灭亡 267
第五节 襄樊与钓鱼城之战 269
第六节 南宋灭亡 271
第十六章 南北再分裂下之经济与社会 279
第一节 重税与繁役 279
第二节 专卖事业与民生 280
第三节 通货之变革 282
第四节 农工业之发达 283
第五节 商业之繁荣 284
第六节 交通与人口 285
第十七章 光辉燦烂之学术文化 291
第一节 儒佛融合与理学 291
第二节 词的盛世 293
第三节 史地学与艺术之发展 296
第四节 培育人才之制度 299
第五节 进步之科学技术 301
第十八章 绝代狂飙之部族政权 305
第一节 蒙古崛兴 305
第二节 灭金与西征 307
第三节 元朝建立与衰亡 310
第四节 政教设施 311
第五节 对外关系之开展 314
第十九章 绵长通道与社会文化之发展 321
第一节 水运与站赤 321
第二节 游牧生活与农业文化 323
第三节 戏曲的鼎盛时代 324
第四节 艺术与科技 325
第五节 西人东来与文化交流 327
第六节 宗教信仰 330
第二十章 君权扩张与政局推演 333
第一节 高度君主集权政治之建立 333
第二节 边疆经营与边防政策 337
第三节 海外关系之发展 343
第四节 君主荒怠与政局糜烂 346
第五节 外患内乱与明室崩溃 350
第二十一章 集权政制下之经济与社会 359
第一节 土地政策与赋役 359
第二节 职业户与商品经济之发展 364
第三节 国内交通与漕运 368
第四节 西人东航与国际贸易 371
第五节 绅权扩张与社会变革 375
第二十二章 君权政治之巅峰时代 385
第一节 建州女真之兴起 385
第二节 旗兵入关与南明抗拒 388
第三节 郑成功之复国运动 391
第四节 恩威并用之统治 394
第五节 集权之新机构 397
第六节 边疆之开拓 399
第二十三章 内外情势交迫下君权政治之衰落 409
第一节 西力东渐所形成之新形势 410
第二节 不平等条约之束缚 412
第三节 太平天国掀起之大动乱 415
第四节 义和团事件 418
第五节 俄国之蚕食鲸吞 421
第六节 日本之强取豪夺 424
第二十四章 民族之觉醒与图强 431
第一节 师夷长技之自强运动 431
第二节 维新变法与立宪运动 434
第三节 新潮流与新教育 438
第四节 国父领导之国民革命运动 440
第二十五章 明清学艺与西潮冲击 445
第一节 王阳明与心学 446
第二节 经世致用与考证学风 448
第三节 文学与艺术 452
第四节 史学与地学 458
第五节 科学技术 462
第六节 经济与社会之演变 465
第七节 中西文化交流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