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的儒、道源头 3
中国古代历史变迁思想的构成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原之根 14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的内在结构 19
人生终极的理性自觉——儒家“命”的观念 33
儒学的最初传授:孔子及门弟子略述 42
释“国人” 50
墨子:中国文化源头上的一位巨人 55
老庄异同论 60
庄子故里的国属问题 69
庄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主义源头 73
庄子思想的历史定位 82
庄子思想的文学特质及其影响 89
简谈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96
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102
《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 111
汉唐社会思想的淘洗、选择和波折 127
论《礼记》的思想 127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 144
论经学之训诂 153
论经学的历史发展 167
庄子思想与魏晋士风 182
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理论基础 188
儒家社会生活中的宗教宽容 201
庄子思想与中国佛学的发展 224
理学对儒、释、道的融合 241
理学形成的两个理论支点 241
超越经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247
论理学之消化佛学 258
二程与宋明理学 274
理学衰落的两个理论因素 290
张九成的理学思想及其时代影响 297
论朱陆之争 309
江门心学简述 317
思想史视野中的许衡 333
论明末儒者的天主教选择 337
刘蕺山与明代理学的基本走向 358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社会思想的批判 369
章炳麟的儒学观 369
“五四”的文化选择与今天的精神建设 389
梁漱溟:一种文化自觉 394
新理学的理论品格 399
中国思想史领域的一位开拓者 406
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414
20世纪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 422
20世纪中国儒学的贡献与进展 432
当代社会思想的儒、道精神 449
中国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特质形成的比较分析 449
儒学的一种缺弱:私德与公德 459
“儒教”辨 472
儒学面临的挑战 484
全球伦理的儒学资源 499
儒家道德精神与我国现代化进程 506
儒学的根本价值——从文化源头处回应“中国路径”问题 516
本世纪的老子研究 523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529
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学选择 537
最后的坚守——后人类主义文化思潮中的儒学立场 545
附录 557
附录一 557
附录二 585
附录三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