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1922-2000》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建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3079278
  • 页数:687 页
图书介绍: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吸收过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对风云变幻、云谲波诡的20世纪的世界历史作了详尽的介绍。本书资料翔实、论述深刻、详略得当、文字流畅,是一本独具特色的通史教材,适合大学历史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等专业使用,同时也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学习使用。

导论 1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世界 1

一、19世纪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遗产 1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3

三、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 4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6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

二、交战国的战争目的与战争的性质 6

三、交战国的国民经济军事化 7

四、战争的进程 8

五、战争的影响 12

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4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 14

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7

三、凡尔赛体系的内在矛盾 21

四、华盛顿会议 22

第二章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28

第一节 20世纪初俄国的三次革命 28

一、俄国革命的前提条件 28

二、1905年革命 30

三、二月革命的爆发 33

四、十月革命的胜利 35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初期建设 40

一、保卫苏维埃政权 40

二、外交上的胜利 42

三、苏联成立 43

四、领导共产国际 45

五、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48

六、列宁晚年思想 50

第三节 斯大林执政与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52

一、实现工业化 52

二、全盘农业集体化 53

三、党内斗争和政治大清洗 54

四、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57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匈牙利革命 59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 59

一、德国赔款问题 59

二、欧洲安全保障问题和《洛迦诺公约》 61

三、国联的裁军活动和裁减海军军备会议 63

四、《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 64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66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 66

二、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69

三、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72

第三节 匈牙利革命 73

一、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73

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 75

第四节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76

一、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76

二、法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79

三、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状况 80

第五节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82

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弊端 82

二、共和党政府的经济政策 85

三、保守主义的政治生活 86

第六节 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 88

一、“米骚动” 88

二、动荡的经济 89

三、脆弱的“政党政治” 91

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93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95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95

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95

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深层影响 97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 98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00

一、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100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00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06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107

一、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07

二、法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09

三、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扩展 110

第四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12

一、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 112

二、德国法西斯势力执政的原因 113

三、德国法西斯专制体制的确立 115

第五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119

一、九一八事变 119

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初步建立 121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124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124

第二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26

一、凯末尔革命 126

二、世俗化改革 128

第三节 墨西哥民主运动 131

一、墨西哥1917年宪法 131

二、护宪运动 132

三、卡德纳斯改革 133

第四节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36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36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0

第五节 埃及独立运动 143

一、埃及独立 143

二、保护宪法 145

第六节 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和抗日民主运动 147

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47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48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 150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际关系的恶化与战争因素的增长 150

一、英法的妥协姑息政策与德国外交战略的初步得逞 150

二、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保障体系的努力 152

三、日本侵华战争及英美对日本的绥靖 153

第二节 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155

一、意大利的野心 155

二、侵埃战争的爆发 156

三、抗意战争的失败 157

第三节 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58

一、西班牙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的较量 158

二、法西斯的叛乱 160

三、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 163

第四节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64

一、七七事变 164

二、布鲁塞尔会议与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态度的转变 165

第五节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67

一、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建立 167

二、德国吞并奥地利 168

三、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野心 170

四、《慕尼黑协定》 171

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迫近 174

一、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174

二、波兰危机 175

三、德意“钢铁同盟条约” 176

四、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 177

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79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82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182

一、德国进攻波兰与英法对德宣战 182

二、法国败降与不列颠之战 183

三、德意对非洲和巴尔干的进攻 185

四、大战初期的中国战场 186

五、美国和苏联的中立 187

第二节 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88

一、苏德战争的爆发 188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0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92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93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193

二、英美在北非的胜利 196

三、中途岛之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 197

四、《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 198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00

一、苏军大反攻 200

二、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01

三、雅尔塔会议和旧金山会议 202

四、德国投降与波茨坦会议 204

五、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 205

六、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 207

七、对日寇的最后决战 207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8

第八章 20世纪上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21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11

一、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211

二、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变化 215

三、汽车、飞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普及和新型人工合成材料的涌现 218

四、20世纪上半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21

五、科技进步的社会性影响 223

第二节 文化思潮的新发展 226

一、哲学 226

二、历史学 227

三、文学 229

四、经济学 230

五、社会学 231

六、心理学 232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局势与“冷战”的全面展开 234

第一节 联合国的成立 234

一、联合国的筹建 234

二、《联合国宪章》 237

第二节 大国对国际格局的安排 240

一、雅尔塔体系建立 240

二、“五国和约”的签订 241

三、分区占领与德国分裂 243

四、美国单独对日占领 247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国际地位的上升 248

一、美国国际影响的急速攀升 248

二、苏联综合国力的强化 250

第四节 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25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美苏关系 252

二、凯南电报 255

三、诺维科夫报告 257

四、美苏走向“冷战” 259

第十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发展 265

第一节 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初期发展 265

一、南斯拉夫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65

二、波兰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68

三、罗马尼亚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71

四、匈牙利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72

五、保加利亚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73

六、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74

七、阿尔巴尼亚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75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苏联 276

一、斯大林执政晚期的苏联 276

二、赫鲁晓夫改革 278

第三节 其他国家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初期发展 28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81

二、古巴革命 282

三、越南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84

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84

第十一章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恢复与发展 287

第一节 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287

一、美国经济的强势发展 287

二、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288

三、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292

第二节 日本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295

一、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295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97

三、日本的社会政治生活 301

第三节 西欧各国的恢复与发展 302

一、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302

二、法国政治、经济的重建 304

三、联邦德国的崛起 306

四、欧洲共同体的初建 309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运动 313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31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总体状况 313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315

三、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315

四、民族独立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316

第二节 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17

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317

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320

三、缅甸的独立 323

四、马来西亚的独立 324

五、菲律宾的独立 325

六、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抗美救国战争 325

七、西亚的民族独立运动 327

第三节 以色列建国和中东战争 329

一、以色列建国 329

二、中东战争的爆发 330

第四节 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31

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就 331

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333

三、埃及“七月革命” 333

四、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战争 335

五、加纳、几内亚、刚果(利)的独立 336

第五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37

一、中、南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胜利 337

二、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338

第十三章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的国际关系 3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340

一、苏南冲突 340

二、匈牙利“十月事件”与苏匈关系 341

三、波兹南事件与苏波关系 342

四、中苏关系的破裂 343

第二节 西方阵营的分化 346

一、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347

二、西德勃兰特政府的“新东方政策” 348

三、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 349

四、日本反对美国控制 350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351

一、亚非会议的召开 351

二、不结盟运动 353

三、七十七国集团 354

四、第三世界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354

五、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355

第四节 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步形成 356

一、苏美合作与争夺的开始 356

二、赫鲁晓夫对苏美首脑会晤的追求与戴维营会谈 359

三、U-2飞机事件 360

四、从杜勒斯的“和平演变战略”到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361

五、维也纳交锋和柏林墙事件 362

六、古巴导弹危机 363

七、《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 364

第十四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366

第一节 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基本概况 366

一、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 366

二、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 368

三、西方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369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370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 372

一、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浮沉 372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376

第三节 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377

一、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 378

二、卡特政府的反经济滞胀政策 379

三、里根、布什政府的振兴经济政策 380

四、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383

第四节 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385

一、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385

二、英国撒切尔政府的政策 388

三、法国从蓬皮杜到密特朗政府的政策 389

四、联邦德国从勃兰特到科尔政府的经济政策 390

五、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 392

第五节 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393

一、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393

二、日本图谋政治大国地位 394

三、日本政局的新发展 395

第十五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与改革 398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状况 398

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发展危机和政治剧变 398

二、社会主义面临新挑战 400

第二节 苏联的危机、改革和解体 401

一、勃列日涅夫的政治调整与经济改革 401

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的政治僵化和经济停滞 405

三、推行霸权主义外交 407

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改革 409

五、民族分离主义和苏联解体 411

六、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 414

第三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危机与剧变 416

一、波兰的危机与剧变 416

二、匈牙利的危机与剧变 417

三、捷克斯洛伐克的危机与剧变 418

四、保加利亚的危机与剧变 420

五、罗马尼亚的危机与剧变 420

六、民主德国的变局与两德统一 420

七、南斯拉夫的危机与解体 421

八、阿尔巴尼亚的危机与剧变 423

第四节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423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423

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424

第五节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调整 425

一、古巴 425

二、朝鲜 426

三、越南 427

第十六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际关系和雅尔塔格局的瓦解 429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429

一、美苏战略地位的变化 429

二、尼克松主义 430

三、苏联的全球积极进攻战略 431

四、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欧安会 432

第二节 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434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434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435

三、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上海公报》 436

第三节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437

一、西欧自主倾向的加强 437

二、日本外交的重大转变 438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440

第四节 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 441

一、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41

二、联合国中的第三世界力量 443

三、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 446

第五节 两极格局的瓦解 448

一、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 448

二、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 449

三、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 451

四、两极格局的瓦解 452

第十七章 新技术革命的成就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454

第一节 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与特点 454

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454

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革命的新发展 456

三、新技术革命的特点 457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458

一、现代科技体制的发展 458

二、新技术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463

第三节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发展 471

一、西方哲学新流派 472

二、西方经济学新流派 475

三、西方史学新流派 478

四、西方文学新思潮 480

第十八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与东亚新兴工业模式的建立 484

第一节 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发展 484

一、印度尼西亚和伊朗的政治 484

二、非洲国家的政治 485

三、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 487

第二节 民族独立国家的合作与冲突 488

一、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 488

二、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 489

三、中东和平进程的演进 490

第三节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模式 492

一、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492

二、拉美国家的“中间道路” 494

三、印度的“混合模式” 498

四、石油输出国的发展模式 502

五、不发达国家的原料输出发展模式 503

第四节 东亚新兴工业模式 503

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504

二、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原因 505

三、新加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507

四、韩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509

五、中国台湾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511

六、中国香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514

第十九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517

第一节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517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517

二、拉丁美洲的经济一体化 521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524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大 526

第二节 欧洲一体化的新发展 527

一、欧洲联盟的建立 527

二、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530

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后的欧盟 531

四、欧盟的扩大 534

第二十章 “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538

第一节 世界新秩序设想 538

一、美国的世界新秩序设想 538

二、欧洲的世界新秩序设想 540

三、日本的世界新秩序设想 541

四、中国的世界新秩序设想 542

第二节 美国对单极世界秩序的追求 542

一、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 542

二、美国支持下的北约东扩 543

三、美日同盟的强化 545

四、“9·11”事件后的美国对外政策 547

第三节 欧盟、俄罗斯和日本对外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548

一、欧盟发展共同外交 548

二、欧盟的外交实践 550

三、从一边倒到全方位: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 551

四、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 554

第四节 “冷战”后时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558

一、积极构筑稳定的大国关系 558

二、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560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60

第五节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 561

一、联合国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561

二、联合国的艰难改革 562

三、安理会改革面临的问题 564

第二十一章 “冷战”后英国、美国、德国和俄罗斯的发展与调整 567

第一节 布莱尔政府与新英国 567

一、布莱尔主义的提出 567

二、“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569

第二节 1992年以来的美国 574

一、克林顿政府的变革之路 574

二、“9·11”事件之后的美国 576

第三节 国家统一后的德国 578

一、两德统一与面临的问题 578

二、德国政治的新发展 581

第四节 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 584

一、艰难的政治转型 584

二、急剧的经济转轨 585

三、车臣问题 587

四、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 588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世界新趋势 591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兴起 591

一、知识经济 591

二、信息革命 594

三、知识经济兴起的原因 596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新趋势 598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 598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 598

三、世界经济区域化与分层化 600

第三节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与文化新趋势 602

一、政治多极化趋势 602

二、世界科技新趋势 603

三、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605

第四节 全球性问题的显现与影响 606

一、生态环境恶化 607

二、人口问题 608

三、“信息鸿沟” 610

四、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612

五、国际恐怖主义 614

大事年表 617

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657

参考书目 680

后记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