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对比的原理与方法论研究 1
1.1 范式:语言通约之基石 1
1.1.1 概述 1
1.1.2 范式原理 3
1.1.3 语言可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的最终统一 5
1.1.4 结论 6
1.2 对比研究:语言逻辑的剖析 6
1.2.1 对比研究的三个维度及对比层面 7
1.2.2 从对比研究中看语言的逻辑性 8
1.2.3 结论 14
1.3 语言不同层面的对比研究 14
1.3.1 英汉对比研究三例 15
1.3.2 讨论与结论 21
第2章 词的本质对比研究 23
2.1 词的本质和编码机制 23
2.1.1 概述 23
2.1.2 词的构成与词的本质 24
2.1.3 词的编码机制 26
2.1.4 结论 32
2.2 汉语词的约定性 32
2.2.1 概述 33
2.2.2 依据概念约定 34
2.2.3 依据字组和韵律约定 35
2.2.4 依据心理认证约定 37
2.2.5 结论 38
第3章 词的结构与定义对比研究 40
3.1 “字”和“语素”之关系 40
3.1.1 概述 40
3.1.2 “字”与“语素”的关系再讨论 42
3.1.3 语素与词素:汉语词剖析的困难 46
3.1.4 结论 47
3.2 字本位视角汉语“词”的定义 48
3.2.1 概述 48
3.2.2 定义汉语“词”的困难 50
3.2.3 字本位的汉语“词”本质 55
3.2.4 总结与结论 62
3.3 界定汉语词的三个内涵:字组、韵律、约定 63
3.3.1 概述 63
3.3.2 汉语词中的概念 64
3.3.3 概念的合成形式:字组合和韵律 67
3.3.4 约定性:形式和概念的心理认证 72
3.3.5 结论 76
第4章 构词法的对比研究 78
4.1 词缀法的汉英对比分析 78
4.1.1 概述 79
4.1.2 汉英词缀的对比分析 81
4.1.3 总结和结论 89
4.2 汉英转换构词法的理论缺陷分析 90
4.2.1 概述 91
4.2.2 英语转换法的理论缺陷 92
4.2.3 汉语转换法的理论缺陷 94
4.2.4 结论 96
第5章 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99
5.1 汉英复合词的对比分析 99
5.1.1 概述 100
5.1.2 汉英复合词构词成分之间的关系 101
5.1.3 汉英复合词内部关系的组合原理 105
5.1.4 结论:汉英复合词的本质与构词原理 112
5.2 汉语复合词的“位”“序”关系 113
5.2.1 概述 113
5.2.2 汉语复合词中“位”“序”互动原理 114
5.2.3 “位”“序”互动的排异性 119
5.2.4 结论 121
5.3 汉英复合词成词条件对比分析 121
5.3.1 概述 122
5.3.2 汉英复合词成词条件对比 123
5.3.3 结论 128
5.4 复合词语义生成研究述评 129
5.4.1 概述 129
5.4.2 复合词语义生成的不同学科视角研究 130
5.4.3 结论 138
参考文献 139
附录1各章节英文概要 151
附录2英文目录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