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为善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8610090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构式语法理论是国外语言学界对语法研究不断创新的产物。一方面,构式语法是从Fillmore的“格语法”和Lakoff的“框架语义学”逐步演化而来的,因此注重语义结构的研究;另一方面,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必然把语法视作是一种包括认知结构、完形感知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事实表明,构式语法理论是对传统句式研究的突破,对注重“意合”的汉语更具有解释力。近20年来,国内学者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的语义基础、同构限制、功能属性、认知解释等方面均有相当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和描写,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某个特定个案,尚未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作全面、系统的考察。本专著借鉴Goldberg创立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以笔者多年来探索汉语构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典型示例解析的方式,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除了第一章“绪论”、第八章“结语和思考”之外,从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对汉语构式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内容包括:(一)概念整合与框架构式;(二)构式原型与扩展承继;(三)句法同构与多义解读;(四)构式赋义与话语功能;(五)语用心理与语境适切度;(六)参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构式语法及其理论要点 2

一、构式语法的理论渊源 2

二、Goldberg的构式语法 3

第二节 构式研究综述及其示例 6

一、汉语构式研究综述 7

二、典型研究范式示例 8

第二章 概念整合与框架构式 24

第一节 词语复合模式及其整合等级 25

一、述宾两字组V+N的整合度分析 25

二、黏合定中N双+N双的整合度分析 33

第二节 框架标记构式及其整合等级 44

一、“没X没Y”构式解析 45

二、“X前X后”构式解析 53

三、框架标记与构式语模 61

第三章 构式原型与扩展承继 66

第一节 核心谓词的扩展承继 67

一、“NP+VR”自致使义构式解析 67

二、“V起来”话题义构式解析 72

第二节 组配构件的扩展承继 77

一、“一M比一M+VP”构式解析 77

二、“V1一量V2一量”构式解析 83

第三节 整体构式的扩展承继 87

一、“A不到哪里去”构式解析 88

二、“能性否定+疑问代词”构式解析 93

第四章 句法同构与多义解读 104

第一节 实体、事件、时段的数量同构 105

一、NP(受)+VP(t)+QM的多义性及其类推效应 106

二、NP(受)+VP(t)+QM的同构性及其句法解释 109

三、同类构式及其同构演绎 112

第二节 黏合定中NN、NV的称谓同构 114

一、NV结构的来源与自主动因 116

二、NV结构的属性与构式赋义 119

三、NV结构的指称性与整合性 122

第三节 述补VR黏合两字组的虚实同构 124

一、鉴别依据与考察范围 125

二、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 127

三、考察结论与同构多义 136

第五章 构式赋义与话语功能 137

第一节 主观量评价表述 138

一、“A不到哪里去”构式解析 139

二、“NP(受)+VP(t)+QM”构式解析 144

第二节 感受性评价表述 147

一、“NP+VR”自致使义构式解析 148

二、“V起来”话题义构式解析 150

第三节 消极义评价表述 154

一、“爱V不V”构式解析 155

二、“V1一量V2一量”构式解析 159

第六章 语用心理与语境适切度 162

第一节 反预期心理表达式的语用驱动 163

一、语义三角与语用三角 163

二、言语行为与心理预期 165

三、反预期表达式的类型 166

第二节 隐性语义等级序列的激活机制 168

一、“都NP了”构式与语义等级序列 169

二、否定性“连”字句与语义等级序列 173

三、量级模型配置与语篇整合效应 177

第三节 [±积极]语义特征的心理解读 180

一、词类功能转化:“形容词使动”的功能漂移 181

二、语用心理分化:“看你A的”的语用驱动 184

三、考察结论:同类现象的思考与解释 187

第七章 参数变量与构式变异 189

第一节 多义范畴衍生与构式变异 190

一、“有”的语义原型及其语义分化 190

二、构式变异动因及其整合效应 192

第二节 韵律框架变形与构式变异 194

一、整合框架的特征分析 196

二、复合化及其整合效应 199

第三节 语境特征消长与构式变异 203

一、量级序列缺失与“一M比一M+VP”构式 204

二、致使因凸显与“NP(受)+VR+NP(施)”构式 207

第八章 结语和思考 211

第一节 专著主要结论及其考察范围 211

一、专著的主要结论 211

二、专著的考察范围 214

第二节 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基本思路 216

一、语用驱动的理据探索 216

二、语义结构的理据探索 217

三、句法形式的理据探索 219

基础文献 221

参考文献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