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性、教育人性化及其研究 1
第一节 人性含义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1
一 何谓人性 1
二 教育何以关涉人性 11
第二节 教育人性化的含义及其实践哲学意蕴 16
一 何谓“教育人性化” 16
二 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意蕴 20
第三节 教育人性化研究省思 29
一 教育人性化研究溯源 29
二 教育人性化研究焦点 31
三 教育人性化研究反思 35
第二章 教育人性化的历史实践批判 38
第一节 教育人性化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实践取向 38
一 德性论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38
二 基督教神学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41
三 自然主义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43
四 理性主义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45
五 生命哲学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49
六 历史文化主义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50
七 科学主义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52
八 存在主义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54
九 人本主义的教育人性化思想及其实践取向 56
第二节 教育人性化研究范式 57
一 教育人性化的进化论研究范式 58
二 教育人性化的复杂性理论研究范式 62
三 教育人性化的实践人性论范式 68
第三节 教育人性化的实践架构 78
一 人类总体实践的非等级性和开放性 78
二 教育人性化实践的基本原则 83
三 批判性实践的方法论 86
第三章 教育非人性化问题析理 88
第一节 教育价值虚无主义:人性异化的表征 88
一 价值虚无主义与人性异化 89
二 教育价值虚无主义 95
第二节 教育实践的“劳动化”:非人性化行动 101
一 “劳动”词义考 102
二 马克思的教育劳动及其异化 106
三 教育的总体异化:批判教育学的综合 111
四 教育劳动的非人性化:批判教育学的批判 115
第四章 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实践 130
第一节 广义的教育人性化 130
一 “出于人性”的教育 130
二 “通过人性”的教育 133
三 “为了人性”的教育 135
第二节 教育人性化实践的总体性 139
一 “总体人”:教育人性化的目的 139
二 教育劳动: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化改造 140
三 教育行动: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化创造 143
四 教育互动: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化建构 146
五 教育活动:教育人性化的总体化超越 149
第三节 教育人性化实践的辩证法 151
一 教育人性化总体实践的辩证法问题 151
二 教育人性化实践的否定辩证法 154
第五章 教育人性化的行动实践 161
第一节 教育人性化的行动规定性 161
一 行动对人性的内在规定 162
二 教育行动的人性化意蕴 168
第二节 教育行动的人性化特征 175
一 教育行动是一种历史实践 175
二 教育行动是个体的具体实践 177
三 教育行动是实践的本体论 179
四 教育行动是开放实践体系 181
第三节 教育行动的个体价值取向 184
一 具体的、现实的个体:教育人性化行动的始基 184
二 个体差异:教育人性化行动之源 186
三 个人尊严:教育人性化行动之的 189
四 个体生存:教育人性化行动之基 190
第六章 教育人性化的语言实践 196
第一节 教育即言语行动:基于杜威语言意义理论的研究 197
一 语言即工具的工具 198
二 意义即言语行动 199
三 教育思想即言语行动 202
四 教育行动即理解与对话 206
五 “改造”的意义与“意义”的改造 208
第二节 教育话语的人性“遮蔽” 210
一 话语意识形态 210
二 教育话语的文化政治批判 220
第三节 对话教育的人性解放 225
一 从“独白”到“对话” 225
二 对话教育的人性化诉求 228
第七章 教育人性化的道德实践 234
第一节 自由:教育人性化的道德目的 234
一 思想自由:教育人性化的道德理想 235
二 个性自由:教育人性化的道德灵魂 236
三 言论自由:教育人性化的道德核心 240
第二节 平等:教育承认的道德诉求 247
一 教育承认源于“斗争” 248
二 承认是教育人性化的最基本道德形式 251
三 教育承认体现为爱、权利和团结 253
第三节 正义:教育承认的首要道德价值 259
一 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 260
二 承认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核心价值原则 261
三 承认正义原则是教育人性化实践哲学的根本法则 263
参考文献 268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