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而读书? 1
我的“问题意识”及其形成 13
第一辑 中国故事 21
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对近期三部长篇小说的批评 21
我们能否理解这个世界——“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 36
“新文学的终结”及相关问题 48
历史视野中的“官场小说” 61
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当代中国文学的新主题与新趋势 72
重建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 8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主体” 90
我们能否想象我们的“未来”? 94
文学与我们的生命体验 98
重申“新文学”的理想 103
第二辑 底层文学 109
新世纪“底层文学”论纲 109
“打工文学”的问题与前景 128
新小资的“底层化”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133
“底层叙事”是一种先锋 139
新工人诗歌的“崛起” 143
重申“清醒的现实主义” 146
秦兆阳:现实主义的“边界” 150
第三辑 重读 167
《红楼梦》:中国人的“乡愁” 167
《故乡》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故乡 170
《白毛女》:风雨七十年 172
《智取威虎山》:文本与历史的变迁 180
现代中国的经验如何生成美学?——重读《边城》 184
30年后读《伤痕》 188
重读《哥德巴赫猜想》 192
重读《平凡的世界》 196
第四辑 细读 209
历史的碎片与“地方志”小说——读铁凝的《笨花》 209
反思精英知识分子的最新力作——读刘继明的《启蒙》 213
“中国故事”的一种讲法——重读王祥夫的《归来》 217
失败的青年与“个人奋斗”——从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说起 221
诗意生活的可能性,及不可能性——读文珍的小说 227
记忆的诗学及其穿透世界的力量——读付秀莹的《旧院》 233
尴尬,如何成为现代寓言——读顾前的《平安夜》 239
孤独的世代及其奇诡的想象——读笛安的《宇宙》 243
科幻文学之外的意义——读刘慈欣的《三体》 247
第五辑 域外一瞥 253
赛珍珠: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253
日本的“《蟹工船》现象”及其启示 266
《赵南栋》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274
告别的艰难与缱绻——读黎紫书《告别的年代》 280
虚构的“故乡”及其精神隐秘——从大陆看《复岛》 283
附录 历史与当代经验中的个人——李云雷访谈录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