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序 1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政区 21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2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22
第三节 行政区划 24
第四节 县城 乡镇 28
第二章 土地自然环境 32
第一节 地质 32
第二节 地貌 37
第三节 气候 40
第四节 水文 43
第五节 土壤 47
第六节 植被 49
第三章 土地资源 51
第一节 土地总面积 52
第二节 耕地 56
第三节 园地 63
第四节 林地 66
第五节 牧草地 69
第六节 居民点与工矿用地 73
第七节 交通用地 76
第八节 水域 80
第九节 未利用土地 83
第四章 土地制度 86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86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 106
第五章 土地赋税费 136
第一节 田赋 136
第二节 农业税 137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142
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144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 契税 营业税 146
第六节 房产税 153
第七节 土地费 155
第六章 土地市场 163
第一节 土地买卖 典当 163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启动 165
第三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168
第四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出租 抵押 172
第五节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 180
第六节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 182
第七章 地价 185
第一节 土地买卖价 标准地价 185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初期有偿使用价 186
第三节 基准地价 189
第四节 宗地评估价 194
第八章 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 197
第一节 土地陈报 查田定产 197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 199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02
第四节 土地变更调查 206
第五节 土地登记发证 211
第九章 土地规划 216
第一节 城镇建设规划 216
第二节 农业区划 223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28
第十章 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246
第一节 征(拨)地 246
第二节 审批权限与程序 252
第三节 全程管理 267
第四节 补偿安置 269
第十一章 土地保护 279
第一节 改造中低产田 280
第二节 防止水土流失 282
第三节 实施“四项目标”责任制 284
第四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286
第十二章 土地开发 290
第一节 农用地开发 290
第二节 县城开发建设 292
第三节 圩镇土地开发 295
第四节 住宅小区开发 296
第五节 “3730项目” 296
第六节 旅游休闲项目用地开发 299
第十三章 土地监察 301
第一节 监察网络 301
第二节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 302
第三节 清查干部职工“三违”建私房 304
第四节 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 306
第五节 日常查处违法用地 306
第六节 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308
第七节 创建“三无”乡镇活动 311
第八节 土地信访 312
第十四章 宣传 档案 财务 314
第一节 土地宣传 314
第二节 土地档案 317
第三节 土地财务 319
第十五章 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 320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沿革 320
第二节 县土地管理局 321
第三节 乡镇土地管理所 325
第四节 队伍建设 330
附录 338
编后记 362
编纂机构与编纂人员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