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 1
1.1 人—机—环境系统及工程概论 1
1.2 人机工程学及安全人机工程学 4
习题 9
第2章 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12
2.1 事故致因理论 12
2.2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17
2.3 事故的统计规律与预防原则 18
习题 19
第3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与热感觉 21
3.1 人的物理特性 21
3.2 人的生理特性 41
3.3 人的心理特性 46
3.4 人的数学模型 47
3.5 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学模型 55
3.6 人体热舒适模型 64
3.7 人的热感觉及相关的评价指标 73
习题 76
第4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 78
4.1 人体作业时能量交换的特性 78
4.2 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86
4.3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90
4.4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93
4.5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96
习题 99
第5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人的可靠性概论 100
5.1 习惯与错觉 100
5.2 精神紧张与躲险动作 101
5.3 人为差错 103
5.4 人的生理节律 106
5.5 人的可靠性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109
5.6 人可靠性的基本数据 116
习题 118
第6章 机的特性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119
6.1 机的可操作性以及机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119
6.2 机的易维护性以及基本维修性指标 122
6.3 机的本质可靠性 127
习题 129
第7章 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 130
7.1 信息显示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 130
7.2 显示装置的设计 133
7.3 控制器的设计 137
7.4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工效学设计 144
习题 146
第8章 环境特性的研究及作业空间的设计与改进 147
8.1 环境的分类以及环境的基本特性 147
8.2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153
8.3 作业空间分析 154
8.4 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 157
8.5 工作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原理 160
8.6 微气候及其改善 162
8.7 职业危害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 176
8.8 航空航天作业中的宇宙辐射及其防护 182
习题 187
第9章 人机系统功能匹配以及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190
9.1 人机功能关系 190
9.2 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196
9.3 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201
习题 203
第10章 人—机—环境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204
10.1 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指标、任务与理论基础 204
10.2 系统的建模与辨识 206
10.3 人机系统的连接分析方法 227
10.4 人机系统故障树分析评价法 229
10.5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246
10.6 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259
习题 273
第11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的应用 276
11.1 视频显示装置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276
11.2 汽车运输作业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277
11.3 航天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问题 286
11.4 车辆人—机—环境系统中乘员热舒适性的数值计算 292
习题 303
第12章 人为失误事故的典型案例与分析 305
12.1 人为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305
12.2 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 307
12.3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事故 309
12.4 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爆炸事故分析 309
12.5 飞机一等飞行事故 311
12.6 汽车交通特大事故 313
12.7 轮船搁浅沉没重大事故 313
12.8 TNT生产线硝化车间特大爆炸事故 315
12.9 上海沪东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特大吊装事故 319
12.10 贵州省马岭河峡谷风景区索道失控坠落特大事故 321
12.11 河南平顶山十矿瓦斯爆炸特大事故分析 322
12.12 皖北矿务局刘桥一矿重大火灾事故 324
12.13 湖南省武冈市红旗煤矿特大透水事故 325
12.14 全国煤矿安全状况概述 327
12.15 美国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状况与分析 330
12.16 人为事故的预防 332
习题 334
第13章 绿色和智能化人—机—环境工程的分析与展望 336
13.1 环境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36
13.2 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评价的4项指标 338
13.3 数字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340
13.4 信息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341
13.5 虚拟场景下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343
13.6 智能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344
13.7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显示界面设计及多学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 347
习题 349
参考文献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