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医学史 5
第一章 中医药学的初创 5
第一节 为生存而斗争 5
第二节 医药卫生的起源 6
第三节 对古人体质状况和医药起源的几种认识偏颇 7
第二章 中医学的经验积累 10
第一节 医巫斗争与专职医生的出现 10
第二节 药学知识的发展 11
第三节 古人对疾病及病因的认识 12
第四节 我国古代的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 12
第五节 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的几种哲学思想 13
第三章 中医理论的奠基 16
第一节 对临证医学的总结 16
第二节 《内经》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 16
第三节 《神农本草经》在祖国药物学中的地位 20
第四节 《伤寒杂病论》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 21
第五节 著名的临证医家 23
第四章 中医的快速发展时期 26
第一节 《脉经》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26
第二节 《诸病源候论》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 27
第三节 皇甫谧与《甲乙经》 28
第四节 药物学与制药学的发展 28
第五节 临证医学的快速发展 30
第六节 医学教育及对外交流 33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的中医学 37
第一节 医事管理 37
第二节 文献整理与研究 38
第三节 医学教育的发展 40
第四节 药物学的发展 40
第五节 方剂学的发展 42
第六节 医学理论及专科医学的进步 44
第七节 医学流派与学术争鸣 49
第八节 中外医药交流 52
第六章 中医的革新趋势 56
第一节 明清时期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54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医家在药物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56
第三节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58
第四节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及历史意义 60
第五节 明清时期医学各科的成就 61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 64
第七章 近百年的中国医药学 66
第一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 66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进步卫生措施 67
第三节 传统医学在逆境中的发展 68
第四节 旧中国的医药卫生 70
第八章 中医学的快速发展阶段 73
第一节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73
第二节 新中国的医药卫生成就 74
第三节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75
第二篇 世界医学史 82
第一章 人类早期的医药卫生 82
第二章 经验医学的积累与发展 82
第一节 古埃及医学 82
第二节 古巴比伦医学 85
第三节 古印度医学 87
第四节 公元两千年前的中国医学 88
第三章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医学 89
第一节 古希腊医学 89
第二节 古罗马医学 95
第四章 中世纪欧洲医学发展的迟滞 104
第五章 中世纪东方医学的兴起 104
第一节 拜占庭帝国的医学 104
第二节 阿拉伯医学 105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发展 107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 107
第二节 人体解剖学的创建 108
第三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 109
第七章 17世纪的西方医学 111
第一节 生理学的奠基 111
第二节 显微镜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112
第三节 17世纪医学理论的三个学派 113
第四节 17世纪的著名医家 114
第八章 18世纪西医学的发展 117
第一节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对18世纪医学的影响 117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118
第三节 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及发展 119
第四节 临床医学的进步 119
第五节 公共卫生学的建立 120
第九章 19世纪西医学的发展 123
第一节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123
第二节 基础医学在19世纪的主要进展 125
第三节 19世纪的临床医学 129
第四节 骨相学和麦斯麦术 129
第五节 病源微生物学的发展 130
第六节 免疫学的初创 131
第七节 麻醉法和消毒法的发明 132
第八节 预防医学在19世纪的发展 134
第九节 法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建立 135
第十节 护理学的兴起和国际红十字会的成立 135
第十章 20世纪医学的主要特点 137
第一节 医学的精细分化与交错综合 137
第二节 健康观念的转变 138
第三节 医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139
第四节 20世纪前半叶的医学进步 140
第五节 新的基础学科的确立 143
第六节 临床医学的重大成就 146
第十一章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150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150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151
第三节 当代医学所面临的挑战 152
第四节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154
第五节 展望 157
参考书目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