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基础 3
第1章 经济学思想中的信用 3
1.1 信用概念的界定 3
1.2 理性计算、机会主义行为与信用 4
1.3 信息、博弈与信用 6
1.4 制度、组织与信用 16
第2章 信用体系中的市场、政府、法律与监管 24
2.1 信用体系的构成 24
2.2 信用体系中市场、政府、法律与监管的关系 26
第3章 信用体系、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31
3.1 国际经验与比较 31
3.2 中国的经验和证据 34
第二篇 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借鉴 49
第4章 美国信用体系 49
4.1 美国信用体系发展概览 49
4.2 美国信用体系运行现状 54
4.3 美国信用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63
第5章 欧洲主要国家信用体系 66
5.1 欧洲主要国家信用体系发展概览 66
5.2 欧洲主要国家公共征信系统发展经验 70
5.3 英国模式 73
5.4 法国模式 77
5.5 德国模式 80
第6章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 86
6.1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发展概览 86
6.2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总体结构 88
6.3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对于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95
第三篇 中国信用体系的制度演进 103
第7章 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意义与内涵 103
7.1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103
7.2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构成 109
7.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113
第8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125
8.1 计划经济时期的信用制度 125
8.2 社会信用体系的萌芽 130
8.3 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146
8.4 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推进 151
第9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数据环境与制度环境 154
9.1 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154
9.2 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环境 178
第四篇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经验 201
第10章 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201
10.1 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概况 201
10.2 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 202
10.3 浙江省信用体系建设 209
10.4 江苏省信用体系建设 215
第11章 其他代表性省市的信用体系建设 219
11.1 北京市信用体系建设 219
11.2 天津市信用体系建设 227
11.3 重庆市信用体系建设 231
11.4 云南省信用体系建设 235
11.5 湖北省信用体系建设 238
第12章 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特色案例 244
12.1 深圳市信用体系建设 244
12.2 宁波市信用体系建设 249
12.3 特色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案例 252
第五篇 信用服务市场 267
第13章 信用服务市场概述 267
13.1 信用服务市场的定位和功能 267
13.2 信用服务市场中的机构和产品分类 268
第14章 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 276
14.1 信用服务市场的结构 276
14.2 中国信用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79
14.3 中国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285
第15章 中国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 290
15.1 中国的央行征信 290
15.2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297
15.3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 302
第六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热点专题研究 315
第16章 如何重塑中国诚信文化的基石 315
16.1 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基石 315
16.2 中国传统文化基石被撼动的原因 325
16.3 如何重塑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石 328
第17章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与征信体系构建 331
17.1 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 331
17.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表现 334
17.3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 338
17.4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的三大支柱 342
17.5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46
17.6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348
第18章 P2P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354
18.1 引言 354
18.2 P2P网络借贷 358
18.3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特征以及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363
18.4 国外P2P违约风险的现状 367
18.5 我国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实证分析 372
18.6 结论与启示 375
第19章 运用贷款信用保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机制设计 376
19.1 引言 376
19.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378
19.3 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 380
19.4 国内贷款信用保险供需分析 385
19.5 贷款信用保险机制设计 393
19.6 结论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