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3
第一章 绪论——人类学的学科属性与内容 3
第一节 人类学是什么 3
第二节 人类学的领域与学科关系 5
第三节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文化的概念及其解释 12
第二章 文化理论轨迹 26
第一节 理性—进化论时期(1850—1890年) 27
第二节 实证—结构论时期(1890—1970年) 30
第三节 理解—相对论时期(1970年至今) 40
第四节 论争与共识 46
第三章 体质人类学 51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51
第二节 人体的观察层次 53
第三节 生物进化机制 54
第四节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57
第五节 人类进化的过程和阶段 59
第六节 生存环境与人类变异 63
第四章 经济人类学 67
第一节 生产、交换和消费 67
第二节 地区经济与全球化 72
第三节 经济人类学理论简介 78
第五章 生态人类学 83
第一节 生态人类学的概念 83
第二节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 85
第三节 生态人类学的方法 95
第四节 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 99
第六章 物质文化研究 103
第一节 物质文化的概念 103
第二节 基本理论架构 106
第三节 物质文化研究的内容 112
第七章 语言与文化 117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117
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分析 126
第三节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误读 131
附录 世界语言的谱系及分布 134
第八章 认知与文化 139
第一节 认知人类学的历史发展 139
第二节 认知与符号意义 141
第三节 认知与结构 145
第四节 认知与行动 147
第五节 认知人类学:新的综合 150
第九章 心理人类学 154
第一节 文化与人格 154
第二节 文化与自我 161
第十章 田野工作 168
第一节 田野工作概论 168
第二节 田野工作的研究角度和具体方法 172
第三节 民族志访谈艺术 176
第十一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185
第一节 婚姻 185
第二节 亲属称谓制 188
第三节 家庭和家庭演化的问题 193
第四节 继嗣群和居住群 199
附录 有关家庭、婚姻、继嗣和亲属称谓制度的常用图解符号 205
第十二章 族群 208
第一节 族群概念 208
第二节 族群认同理论 209
第十三章 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 221
第一节 政治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 221
第二节 人类的政治制度 227
第三节 社会控制形态 231
第四节 人类学的比较法律研究 235
第十四章 宗教人类学 241
第一节 宗教的类别 241
第二节 宗教的特征 247
第三节 宗教的内涵及阐释 250
第四节 宗教与社会 256
第十五章 教育人类学 261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人本研究 261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的文化研究 266
第三节 人类学与中国教育 273
第十六章 历史人类学 280
第一节 人类学与历史 280
第二节 历史人类学的原则 284
第十七章 社会性别研究 293
第一节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 293
第二节 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 294
第三节 近来的主要理论研究 301
第四节 中国人类学的女性研究 305
余论:后现代之后的反思 306
第十八章 医学人类学 311
第一节 医学人类学基础 311
第二节 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取向 318
第三节 医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324
第十九章 文化撰写与文化展示 332
第一节 人类的书写表现系统 332
第二节 文化撰写的认识过程 333
第三节 写文化与写文化以后 339
第四节 文化的环程 343
第二十章 人类学的诗学与艺术 348
第一节 人类学的诗学 348
第二节 艺术的文化表现 355
第二十一章 影视人类学 361
第一节 人类学的影视表现 361
第二节 照片的利用 362
第三节 民族志电影 365
第四节 中国民族志电影 369
第五节 人类学原则与摄制 370
第二十二章 都市人类学 375
第一节 都市人类学的确立 375
第二节 都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380
第三节 今日都市人类学 390
第二十三章 应用人类学的途径 393
第一节 应用人类学发展概述 393
第二节 应用人类学家的工作模式 399
第三节 行动策略与实践策略 403
第二十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 409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研究 409
第二节 情感人类学 413
第二编 影视作品 427
第一部 《陶灯》 427
第二部 《端午节》 428
第三部 《家族》 430
第四部 《最后的山神》 431
第五部 《埃塞俄比亚旅馆11号房间》 433
第六部 《神圣的治疗者》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