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绪论 3
第一章 引论 3
1.1 语法与生活 3
1.2 怪兽的本性 6
1.2.1 一个离经叛道的主张 6
1.2.2 CG的“庐山真面” 10
1.2.3 关于图解的说明 15
1.2.4 认知语法的精神 20
1.3 作为符号化手段的语法 24
1.3.1 象征复杂度 25
1.3.2 词汇与语法 30
1.3.3 作为象征集合的语法 36
1.3.4 内容要求 43
第二章 概念语义学 48
2.1 意义与语义表征 48
2.1.1 意义是否栖身于头脑中? 48
2.1.2 意义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4
2.1.3 意义止于何处? 65
2.2 概念内容 75
2.2.1 域 77
2.2.2 域的通达 82
2.2.3 域与心理空间 88
第三章 识解 96
3.1 详略度 97
3.2 聚焦 100
3.2.1 前景与背景 101
3.2.2 组合 105
3.2.3 辖域 110
3.3 突显性 116
3.3.1 侧显 117
3.3.2 射体-界标联结 125
3.4 视角 130
3.4.1 观察格局 130
3.4.2 时间维度 139
3.5 有关语义主张的证据 152
第二部分 基本主张 163
第四章 语法范畴 163
4.1 概念表述有无可能? 163
4.1.1 传统观点及谬论 164
4.1.2 该主张的实质 167
4.1.3 初步描述 171
4.1.4 初步阐证 175
4.2 名词与动词 180
4.2.1 典型层面 180
4.2.2 名词图式 182
4.2.3 动词图式 189
4.3 关系表达式范畴 196
4.3.1 焦点参与者 196
4.3.2 复杂关系 204
4.3.3 结构动因 213
第五章 主要次范畴 224
5.1 可数名词与物质名词 225
5.1.1 语法基础 225
5.1.2 概念基础 232
5.1.3 划界 239
5.1.4 问题的其他方面 245
5.1.5 可变识解 251
5.2 持续类与非持续类动词 260
5.2.1 灵活的范畴化 260
5.2.2 可数-物质名词类比 271
5.2.3 与时体的互动 277
第六章 构式:概括描述 288
6.1 象征集合 288
6.1.1 组合、整合及符号化 288
6.1.2 作为范畴化的组合 293
6.2 构式图式 298
6.2.1 在组合性中的地位 298
6.2.2 表达式的范畴化 303
6.3 单极-双极组织 309
6.3.1 结构的切分 310
6.3.2 组合的维度 312
6.3.3 错配是不成问题的 319
第七章 构式:描写因素 325
7.1 对应 325
7.1.1 多重对应 326
7.1.2 冗余与不一致 332
7.1.3 自主观的谬论 336
7.2 显面决定因素 340
7.3 阐释 350
7.3.1 阐释位 350
7.3.2 自主与依存 352
7.3.3 补语与修饰语 357
7.4 构成要素 363
7.4.1 两种构成要素观 363
7.4.2 经典观的局限性 367
7.4.3 语法关系 371
第八章 规则与限制 379
8.1 网络与图式 379
8.1.1 何谓语言? 380
8.1.2 图式 385
8.1.3 图式网络 390
8.2 评估规约性 400
8.2.1 交互激活 401
8.2.2 限制性 406
8.3 构式网络 417
8.3.1 从语法来观照 418
8.3.2 从词汇来观照 422
8.4 规律性 430
8.4.1 构式义与组合性 430
8.4.2 高层概括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