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借法异域:1874年台湾漂民案中的国际法话语建构 19
第一节 天朝版图与王化差序:清代前期对台湾的治理 20
第二节 台湾漂民案肇始与国际法意识发轫 22
第三节 对日中立与对华援助:清政府的中立诉求 25
第四节 对峙期的国际法运用:仲裁、拒赔与护侨 28
第五节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日对国际法话语权的争夺 31
小结 34
第二章 “执盟府之成书援万国之公法”:中法战争前宗藩关系的合法性建构 37
第一节 “自主之国”与“保护之权”:中法两国关于越南地位的歧见 37
第二节 公法中用:中越宗藩关系的合法性建构 40
第三节 歧见与挑战:来自国际公法的冲击 44
小结 46
第三章 宗藩为体西法中用: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国际法运用 49
第一节 背约肇衅据地索赔:观音桥事件中对法国违背公法的指责 50
第二节 作为“义务”的公开宣战和保护外侨 55
第三节 两歧的中立:局外国对法中立与对华援助 61
第四节 “虚声封禁”“专碍通商”:对法国虚力封港的抗议 71
小结 78
第四章 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 83
第一节 “合作”与“冲突”:宗藩体制和国际公法的两歧关系 85
第二节 朝鲜通商均势与宗主国权力扩张:国际法对宗藩关系的权力补给 89
第三节 主权与属权:朝鲜商约章程对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的兼容 94
第四节 不古不今的属国驻外使臣制度: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的交错杂糅 99
小结 103
第五章 “据公法废约改议”:甲午战败后拒割台湾的国际法运用 106
第一节 “让地为绅士不允其约遂废”:拒割台湾的国际法理据 107
第二节 坐实割台无效:繁复歧出的公法舆论 111
小结 115
第六章 1902—1903年中美商约谈判:力争主权平等的公法实践 120
第一节 加免足抵恤商保权:清政府对修改商约的立场与筹措 121
第二节 在加税与免厘之间:财税主权的守护 125
第三节 平等、互惠与主权:解构知识产权条款的“天经地义” 131
第四节 管辖传教士: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伸张 137
第五节 诉诸主权和平等:取消治外法权、互派使节与口岸权利互惠 140
小结 144
第七章 从“公开中立”到“隐秘参战”: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局外中立”实践 149
第一节 在“参战”与“中立”中游移:清政府在满洲危机中的困境 150
第二节 知识演练与“步障自蔽”:清政府局外中立的文本表达 152
第三节 欲求中立而不可得:左支右绌下的局外中立 158
第四节 从“不偏不倚”到“适度卷入”:走向自破的局外中立 163
小结 165
第八章 晚清国人对近代国际局势与国际公法的比附 169
第一节 古今国际局势之比附 170
第二节 中西国际法律之比附 176
第三节 他山攻错:从本土智识中建构近代外交模式 181
小结 189
结语 193
参考文献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