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综论 3
第一章 宋明儒学之课题 3
第一节 正名:宋明儒学之定位 5
第二节 所谓“新儒学”:新之所以为新之意义 13
第三节 宋明儒之课题 19
第四节 宋明儒之分系 39
第二章 别异与简滥 55
第一节 横渠明道之言理或天理 57
第二节 明道之自体上判儒佛以及其言天理实体与伊川朱子之不同 69
第三节 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 79
第四节 存在之理与归纳普遍化之理之区别 89
第三章 自律道德与道德的形上学 101
第一节 论道德理性三义 103
第二节 康德所以只有“道德的神学”而无“道德的形上学”之故 123
第三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 151
第四章 道之本统与孔子对于本统之再建 165
引言 167
第一节 孔子前性字之流行及生性二字之互用与不互用 171
第二节 孔子后言超越意义之性之传统背景——《诗》《书》中所表现之道德总规与政规 180
第三节 孔子所以不常言“性与天道”以及子贡所以言“不可得而闻”之故 188
第五章 对于叶水心《总述讲学大旨》之衡定 195
引言 197
第一节 尧与舜:以器知天与人心道心 198
第二节 禹与皋陶:《皋陶谟》之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天聪明、天明畏 202
第三节 汤与伊尹:《汤诰》“降衷、恒性”与《中庸》“天命之谓性” 203
第四节 文王与无声无臭 207
第五节 周公与原始的综和构造 212
第六节 孔子与仁教 213
第七节 曾子与“孔子之传统”兼论忠恕一贯 223
第八节 孟子之开德与言治 241
第九节 《易传》与周张二程 256
第二部 分论一:濂溪与横渠 277
第一章 周濂溪对于道体之体悟 277
引言 279
第一节 濂溪《通书》(《易通》)选章疏解 281
第二节 关于《太极图说》 309
第二章 张横渠对于“天道性命相贯通”之展示 359
引言 361
第一节 《正蒙·太和篇》第一疏解:道体义疏解 378
第二节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性体义疏解 419
第三节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心体义疏解 455
附录 佛家体用义之衡定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