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解放前的教育(1935——1945年) 7
第一章 教育沿革 7
第一节 教育概况 7
第二节 学制沿革 7
第三节 教育行政沿革 9
第二章 教育组织 11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关 11
第二节 教育监察机关 11
第三节 社会教育机关 12
第三章 教育经费 14
第一节 民国年间的教育经费 1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经费 15
第四章 县立学校 15
第一节 民国年间的学校 1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 19
第二编 解放后的教育(1945——1980年) 22
第一章 教育沿革 22
第一节 教育状况沿革 22
第二节 教育学制沿革 26
第三节 教育行政沿革 28
第二章 教育组织 40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关 40
第二节 教研室 41
第三节 中小学教学研究会 43
第四节 教育工会 46
第三章 教育经费 47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经费 47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经费 47
第四章 师范教育 49
第一节 山东省德州地区第五速成师范 49
第二节 陵县师范 50
第三节 陵县师范函授学校 57
第五章 普通中等教育 59
第一节 全日制中学 59
第二节 社办高中 102
第三节 联办中学 103
第六章 小学教育 105
第一节 全日制小学 105
第二节 简易小学 116
第七章 技术教育 117
第一节 农业中学 117
第二节 陵县半工半读林业学校 121
第三节 陵县“七·二一”工人大学 121
第八章 业余教育 122
第一节 业余教育的状况 122
第二节 业余教育历年开展情况 123
第九章 幼儿教育 124
第三编 教育大事记、教育名人谱 125
第一章 教育名人谱 125
一、出席全国的积极分子 125
二、出席山东省的积极分子 125
三、出席德州地区的积极分子 128
四、特级教师 131
五、舍己救人的人民教师——丁秀英 132
第二章 教育大事记 133
一、教育部付部长魏悫同志来我县视察业余教育工作 133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县第一次教师大会——西邱庄教师会议 133
三、山东“青州会议”精神的贯彻——金福寨全县教师会议 133
四、学习、推行凯洛夫《教育学》 134
五、推行苏联“五级分”制 134
六、学习、推广普通话 135
七、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 135
八、《中、小学生守则》的颁布与实施 135
九、《中、小学工作条例》的颁布与执行 136
十、《全日制十年制全国统编教材》的试用 136
十一、山东省“烟台会议”精神的贯彻 136
十二、教学大纲的颁布与实施 136
十三、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137
十四、推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37
附表一、三十年教令的老教育工作者 139
附表二、陵县大学、专科毕业生一览表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