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章 军事环境 43
第一节 地理形势 43
一、地理位置 43
二、辖区沿革 43
三、军事地位 45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 45
一、地形地貌 45
二、气候与自然灾害 46
三、河流 46
四、自然资源 47
第三节 人文地理环境 47
一、民族状况 47
二、宗教情况 47
第四节 基础设施 48
一、古道 48
二、公路 49
三、铁路 49
四、桥梁、渡口 50
第五节 军事要地 51
第二章 军事组织 55
第一节 军事机构 55
一、清代及清以前军事机构 55
二、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57
三、人民武装委员会 62
四、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63
五、基层人民武装部 67
第二节 驻军 68
一、清代及清以前驻军 68
二、民国时期驻军 6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驻军 70
第三章 民众武装 77
第一节 清代及清以前的民众武装 7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武装 78
一、国民政府组织的民众武装 78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众武装 7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民兵 80
一、民兵组织 80
二、民兵政治工作 84
三、民兵军事训练 88
四、学生军训 92
五、民兵武器配备与管理 92
六、民兵的主要贡献 93
第四章 兵役 99
第一节 清代及清以前兵役 9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101
一、募兵 101
二、征兵 10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兵役 102
一、志愿兵 102
二、义务兵改选志愿兵 103
三、义务兵 103
四、军属优抚与义务兵退伍安置 107
五、预备役建设 108
第五章 国防动员 113
第一节 动员机构 113
第二节 国防教育 115
一、咸阳市秦都区国防教育委员会 115
二、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 116
第三节 人民防空 117
一、人民防空领导(指挥)机构 117
二、人民防空教育 119
三、人防工事建设 121
四、警报设施 123
五、防空专业队伍建设 123
六、防空袭预案 124
七、防空疏散与防空演练 125
八、人防工事利用 127
第四节 国防潜力调查 128
一、辖区人口 129
二、教育与科研 129
三、经济状况 129
四、运输车辆与工程机械 130
五、医疗卫生 131
六、通信与信息网络 131
第六章 军事活动 135
第一节 重要战事 135
一、古代战事 135
二、近现代战事 139
第二节 军事工作 150
一、军事训练 150
二、军队管理 159
第三节 政治工作 163
一、党团组织建设 163
二、思想政治教育 169
三、科学文化教育 172
四、干部工作 173
五、文体工作 176
六、瓦解国民党军工作 177
七、“三支两军”工作 177
八、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 179
九、争先创优与立功创模活动 181
第四节 后勤工作 183
一、清代及清以前军队后勤工作 184
二、民国时期军队后勤工作 18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驻境部队后勤工作 189
第五节 支援地方建设 198
一、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198
二、支援地方精神文明建设 199
第六节 抢险救灾 200
第七章 军事人物 205
第一节 人物传 205
秦孝公(嬴渠梁) 205
商鞅(公孙鞅) 206
秦惠文王(嬴驷) 208
秦武王(嬴荡) 209
樗里疾(嬴疾) 210
司马错 211
宣太后 212
魏冉 212
白起 214
秦昭襄王(嬴稷) 216
王翦 217
李信 218
秦始皇(嬴政) 219
扶苏 221
蒙恬 221
秦二世(嬴胡亥) 222
秦王子婴 224
章邯 225
窦融 226
窦固 228
窦宪 229
孟达 231
窦炽 233
窦毅 235
窦荣定 236
窦抗 238
窦轨 239
李麟 240
程焕奎 241
董毓秀 242
王士骥 243
王祥生 244
刘愿庵 245
赵葆华 247
刘自立 248
张立宪 249
第二节 人物录 250
周亚夫 250
方望 251
荆邯 251
徐幹 252
士孙瑞 252
窦琮 253
窦诞 254
魏惜言 254
杨恒苍 254
梁励生 255
李云轩 255
董子平 255
桂生芳 256
石字和 256
田浩 256
王福海 257
王永银 257
张廉鸿 258
杨亚瑟 258
边国栋 258
第三节 人物表 259
一、咸阳市秦都区籍军队系统荣立二等功以上人员表 259
二、革命烈士表 259
附录 265
一、文献资料辑录 265
二、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咸阳县籍学员名录 274
三、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咸阳县籍学员名录 275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