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1
一、城市与城市管理 1
二、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职能和目标 3
三、城市管理学 4
四、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4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6
一、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 6
二、现代城市管理思想流派 7
三、我国城市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 8
第三节 如何理解城市管理创新 11
一、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亟须通过城市管理创新来解决 11
二、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成果,为城市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三、新时期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城市管理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实践背景 12
第四节 城市管理创新的文献综述 13
一、国外关于城市管理创新的研究 13
二、国内关于城市管理创新的研究 14
三、研究述评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城市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背景 27
第一节 城市管理创新的理论背景 27
一、分权理论 27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29
三、城市竞争理论 31
四、城市增长管理理论 34
五、城市治理理论 38
六、善治理论 40
七、城市联盟理论 40
八、科学管理理论 41
第二节 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背景 42
一、我国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背景 42
二、当前我国城市管理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 49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管理创新 52
一、为什么要搞新型城镇化 52
二、新老城市化的区别 52
三、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53
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54
五、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管理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55
第四节 案例分析 59
主要参考文献 62
第三章 城市管理主体创新 63
第一节 城市管理的主体构成 63
一、城市管理主体的一般构成 63
二、我国城市管理主体的构成 64
第二节 城市管理主体的创新途径——公众参与 68
一、公众参与的内涵和实践 68
二、我国城市管理公众参与的体现 69
三、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制度优化 71
第三节 从政府管理到公共治理 72
一、多元治理 73
二、治理工具 73
三、组织制度 73
四、规范体系 73
第四节 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74
一、政府内部职能的转移,应以百姓受益为落脚点 74
二、中央政府职能向地方政府转移,应对地方进行有效激励 74
三、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应以社会组织建设完善为前提 75
四、政府职能向市场和企业转移,要避免政府和法律制度“双缺位” 76
第五节 案例分析 77
主要参考文献 80
第四章 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创新 81
第一节 国外市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81
一、各国城市的自治方式 81
二、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 82
第二节 我国城市管理组织体系的现状 84
一、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 84
二、我国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与西方典型城市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 86
第三节 我国城市管理组织体系的创新 87
一、推进依规治党 87
二、重视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受理与采纳 89
三、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89
四、推进依法行政 90
五、坚持公正司法 91
主要参考文献 92
第五章 城市财政管理创新 93
第一节 城市公共财政 93
一、城市公共财政的含义 93
二、城市政府的财政收入 94
三、城市政府的财政支出 95
第二节 城市财政收入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 96
一、分税制改革 96
二、城市政府务必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99
三、“营改增”试点的推广和完善 104
第三节 城市财政支出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 105
一、提升城市财政收支管理的透明度 105
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城市财政支出创新 106
三、新《预算法》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影响 107
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110
主要参考文献 114
第六章 城市空间管理创新 115
第一节 城市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115
一、城市土地管理概述 115
二、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演变 116
三、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120
四、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
五、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124
六、城市规划的特征 124
七、城市规划的分类 125
八、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126
第二节 城市土地管理创新 127
一、完善城市土地管理的相关立法 127
二、分层出让土地空间,实现土地和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128
三、构建多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 128
四、完善城乡土地市场体系 129
五、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效衔接 129
六、从根本上扭转土地财政 131
第三节 城市规划管理创新 132
一、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代表性研究 132
二、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思路 135
三、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 136
第四节 案例分析 138
主要参考文献 141
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创新 144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归类及其作用 144
一、基础设施的概念 144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类型 144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146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结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146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的实践进展 154
一、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基本类型 154
二、BT+产业基金模式的应用——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156
三、财政部的PPP操作指南 158
第三节 城市交通管理创新 160
一、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161
二、我国城市交管设施的现有管理办法 161
三、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 162
四、城市交管设施管理的改进建议 168
五、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城市交通管理 169
六、从更宽广的视角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71
第四节 案例分析 172
主要参考文献 179
第八章 新时期城市公共住房管理创新 180
第一节 现阶段城市公共住房管理 180
一、城市公共住房的定义 180
二、我国城市公共住房的现状 181
三、我国城市公共住房存在的问题 182
第二节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 186
一、我国住房政策的演化 186
二、公共住房政策现状 187
三、公共住房政策中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偏离的原因 190
四、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偏离的修正路径分析 191
第三节 城市公共住房管理创新的途径 192
一、现有研究 192
二、保障房供给“开源”和“住房过滤” 197
三、构建专门的保障房用地制度体系 198
第四节 案例分析 199
主要参考文献 204
第九章 城市环境管理创新 206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的新特点 206
一、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管理 206
二、我国城市环境领域的部分统计数据 208
三、城市环境设施的公众满意度调查 211
四、城市环境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211
第二节 城市环境管理的理念创新 216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相关研究 216
二、城市环境管理要避免的认识误区 217
第三节 城市环境管理的实践创新 219
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 219
二、城市建筑扬尘污染整治的实践创新 220
三、城市雾霾整治的实践创新 221
四、城市环境收费管理体制创新 225
五、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创新 228
第四节 案例分析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34
第十章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236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功能 236
一、社区 236
二、中国社区的特点 237
三、社区的功能 238
四、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 239
五、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240
六、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41
第二节 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 242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代表性观点 242
二、新时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244
第三节 案例分析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