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1
第一章 清代通商与外政制度 1
一 通商与外政制度的概念意义 1
二 互市:清代的通商制度 9
三 清代的外政秩序:以通商公文书往来与涉外司法裁判为中心 22
第二章 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 42
一 中西贸易及其体制 42
二 经济、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52
三 从对抗走向战争 66
第三章 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77
一 战争的酝酿:茶叶、白银、鸦片 77
二 战争的进程:占领土地及其他 86
三 战争的结果:从外到内的变化 96
第四章 条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15
一 条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15
二 条约制度的主要内容:行使“准统治权”的特权制度 123
三 清政府的认识与应对 134
四 条约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形 142
第五章 中华宗藩体系的挫败与转型 151
一 西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 154
二 东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 158
三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的纠葛 169
四 宗藩体制的崩解与转型 187
五 转型后中华国际体系内部的原理矛盾 192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败亡 204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 204
二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对峙 212
三 太平天国的败亡 236
第七章 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 241
一 动因与环境 241
二 推进与成效 250
三 阻力与困顿 270
第八章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局 282
一 咸同交替与派系新局的形成 282
二 派系之争与政务影响的深化 290
三 “帝后党争”浮现与派系分合的激化 297
四 满洲亲贵集团的挣扎与清末派系的残貌 313
第九章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 326
一 甲午战争及其深度影响 326
二 变法诉求步步升级 334
三 明定国是 急行新政 350
四 阴影下的困局与悲剧 370
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 383
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 383
二 从拳到团:清廷对民间结社的利用 389
三 义和团转战京津 396
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403
五 《辛丑条约》:中国的低谷与起点 411
第十一章 十年新政与清朝覆灭 418
一 清末新政改革纲领的制定 419
二 1901—1905年的新政改革 425
三 1906—1908年:政治改革的启动 434
四 1909—1911年:摄政王载沣主持下的改革 441
五 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 451
第十二章 立宪运动与民间宪政诉求 463
一 立宪派与立宪思潮 464
二 立宪政团纷起 471
三 立宪派参与议政 478
四 国会请愿风潮 488
五 立宪陷入绝境 496
第十三章 帝制面临的挑战:新政的制度困境和伦理转换 505
一 近代权势结构的转变 507
二 庚子后清廷的失道形象和士人心态 513
三 自上而下的立宪 519
四 制度困境下的新政 531
五 小政府和大政府的紧张 545
下 549
第十四章 现代经济的起步:晚清的经济发展 549
一 贸易发展及其影响 550
二 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563
三 农业发展及其影响 573
四 双元经济问题 578
第十五章 悸动的农村与农民 585
一 农民的经济生活 585
二 异军突起的乡村工业 602
三 发育中的要素市场 616
第十六章 二十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 633
一 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 634
二 收回利权运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642
三 收回利权运动的若干案例 649
四 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作用及相关问题 662
第十七章 清季人口与社会 671
一 清中叶以降的人口统计与估计 671
二 人口结构及其变迁 705
第十八章 大变局下的生活世界:洋货流行与生活启蒙 719
一 洋货初销、流行与普及 720
二 洋货流行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727
三 洋货符号意义的演变 737
第十九章 晚清士绅阶层的结构性变动 767
一 乡土权威:士绅的地位与角色 767
二 从保甲到团练:晚清士绅地位的变动 774
三 流动与分化:士绅与晚清社会结构的变动 784
四 权绅化趋向:士绅与晚清的制度变迁 794
第二十章 中西学之争:从科举、学校到学堂 803
一 教育与“教”“育” 803
二 学堂与学校 807
三 新学制系统的建立 821
四 纳科举于学堂 829
第二十一章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843
一 海防与塞防之争产生的背景 844
二 海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 847
三 塞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 855
四 对塞防与海防论争之评议 865
第二十二章 “过渡时代”的脉动:晚清思想发展之轨迹 871
一 传统的内变:从“理与势”到“体与用” 871
二 进化论与新宇宙观 877
三 以太、心力与个人崛起 884
四 经学的解构与建构 890
五 精神困境与宗教渴望 897
六 重建政治正当性:权威与权力的冲突 903
七 “过渡时代”的思想启示 909
第二十三章 天下、国家与价值重构:启蒙的历程 914
一 “天下”的破灭 914
二 国家观念:从身份到契约 933
第二十四章 族群、文化与国家:晚清的国族想象 961
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962
二 民族主义下的国族想象 974
三 黄帝子孙——作为族群共同体的中国 981
四 保教保国——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国 986
五 五族共和——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中国 992
第二十五章 中国士人与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创造与转化 1003
一 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国思想界的起步 1004
二 《大英国志》、蒋敦复与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现实意涵 1008
三 “法国例证”的导入与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跃进 1019
四 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意义 1031
第二十六章 译书与西学东渐 1034
一 西学东渐浪潮日涌日激 1036
二 不同传播机构各擅胜场 1041
三 西学传播之反应与影响 1056
第二十七章 晚清台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1071
一 开港后台湾的经济变迁 1071
二 晚清台湾的社会变迁 1084
三 割让前台湾文化的发展 1095
参考文献 1112
人名索引 1144
后记 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