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同位同指组合 3
第一节 汉语同位语法现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
一 概念:汉语传统语法论著对“同位语”的论述 5
二 结构关系:从同位语到同位结构 10
三 解释:从专项研究到多维视角 15
四 对话:不同学派的交流 18
第二节 汉语同位句法现象值得研究和重视 21
一 同位关系的研究薄弱点和重点 21
二 同位关系研究的理论价值 22
三 例句来源说明 23
第二章 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 25
第一节 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 26
一 前项是否为后项划定外延 27
二 前项是否为后项增加信息量 28
三 对前项进行疑问词替代测试 29
四 两项之间是否包含“的”或可以插入“的” 30
五 说话人对定中偏正关系和同位关系的信息编码模式不同 33
第二节 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 34
一 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有相通之处 34
二 虽相通但有差异 35
三 从汉语本质语法关系看同位与主谓 37
第三节 同位关系和并列关系 41
一 有共同点:并立、同位 41
二 语义、识解策略和句法上都不同 41
本章小结 47
第三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实现方式 48
第一节 同位关系:动静之间 48
一 上古汉语同位关系的形成:经济而高效的“补释” 48
二 “阐释”重于“并立” 54
三 动静连续统:从同位同指组合的答问看 56
第二节 同位关系的句法实现:在线组合 60
一 非静态词组层面的同位同指现象 61
二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实现:“在线生成”是实质 72
本章小结 75
第四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形式鉴别 76
第一节 识别同位同指组合 76
一 识别同位关系的三个要点 76
二 测试同指的形式手段 84
第二节 跨语言同位现象的差异 94
一 相同语用需求的不同句法表现 94
二 与各自语法体系的自洽 95
第三节 哪些成分能做同位项 100
一 陈平(1987)的七类名词性成分 100
二 能做同位关系成分项的八类名词性成分 101
第四节 地点直示成分充任同位项的规律 108
一 定中名名组合:地点直示成分不充任同位项 110
二 同位同指组合:地点直示成分充任同位项 113
三 临近影响效应——虚化的PD 120
四 名词性成分后做状语的PD 125
五 小结 126
本章小结 128
第五章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 129
第一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 130
一 普通名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30
二 专有名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33
三 人称代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37
四 照应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41
五 “数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43
六 “一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44
七 “指量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45
八 “时地直示词”居首的组合序列类型 145
第二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搭配规律 146
一 不同名词性成分充任同位同指组合前项的能力级差(hierarchy) 147
二 不同名词性成分充任同位同指组合后项的能力级差 148
第三节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能力和句法类别 151
一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分布倾向 151
二 双项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关系类 164
第四节 五类句法关系难断定的双项“名名组合” 167
一 “专有名词(包括‘类专有名词’)+称谓词”组合 167
二 “王念孙父子”“他爷仨”“小张几个医生”“小李他们”组合 176
三 “博士乡长”“邻居夫妻”类不是同位同指组合 183
四 贫嘴张大民和快嘴李翠莲:发展中的同位和偏正 184
五 “我们出版社”类:可以是同位关系 185
本章小结 187
第六章 三项以上的多项同位同指组合 188
第一节 三项同位同指组合 188
一 三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 188
二 三项组合同位项的搭配序列表 205
第二节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 206
一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 206
二 四项同位同指组合各序列的搭配表 228
第三节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 231
一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序列 231
二 五项同位同指组合的搭配序列表 252
第四节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 254
一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的类型 254
二 六项同位同指组合的搭配序列表 270
第五节 七项以上同位同指组合 273
一 七项同位同指组合 273
二 八项同位同指组合 280
第六节 多项同位同指组合搭配规律 282
一 多项组合的考察方法 282
二 搭配序列测试结果分析 283
本章小结 284
第七章 同位同指组合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 285
第一节 同位同指组合的结构特点 285
一 同位同指组合的句法框架 285
二 A区域——语用区 288
三 B区域——语义核心区 289
四 C区域——照应定位区 292
五 各句法位置的同位同指组合的项数容纳差异 293
第二节 汉语同位关系DP分析的适用性问题 296
一 汉语同位关系的两种DP分析法及其困境 299
二 汉语同位关系有不同于英语等印欧语的独特性 305
三 汉语同位关系的语用特性与X-bar理论 310
本章小结 317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