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胡安国《春秋传》校释 1
春秋传序 1
述纲领 3
明类例 5
谨始例 6
叙传授 8
进表 9
论名讳札子 11
第一 13
隐公上 13
隐公中 22
隐公下 30
第二 39
桓公上 39
桓公中 47
桓公下 54
第三 64
庄公上 64
庄公中 73
庄公下 83
第四 96
闵公 96
第五 102
僖公上 102
僖公中 116
僖公下 131
第六 144
文公上 144
文公下 155
第七 167
宣公上 167
宣公中 177
宣公下 187
第八 200
成公上 200
成公下 212
第九 226
襄公上 226
襄公中 236
襄公下 247
第十 256
昭公上 256
昭公中 270
昭公下 282
第十一 296
定公上 296
定公下 303
第十二 312
哀公上 312
哀公下 318
下篇 胡安国《春秋传》研究 329
第一章 胡安国生平著述与思想发展脉络 329
第一节 胡安国的生平事迹 329
第二节 胡安国的著述 338
第三节 与佛教的关系 340
第四节 与同时代思想家的关系 340
第五节 胡安国思想发展脉络 343
第二章 胡安国《春秋传》的著述 353
第一节 胡安国作《春秋传》的原因 353
第二节 《春秋传》特点 358
第三节 《春秋传》成书 360
第四节 《春秋传》体例 362
第三章 《春秋传》的学术思想 364
第一节 《春秋传》理欲观 364
第二节 《春秋传》华夷观 379
第三节 《春秋传》大一统思想 386
第四节 《春秋传》民本思想 395
第五节 《春秋传》选贤与能思想 405
第四章 《春秋传》的历史地位 410
第一节 《春秋传》与宋儒其他《春秋》学著述的比较 411
第二节 《春秋传》地位上升的原因 419
第三节 《春秋传》地位下降的原因 423
第四节 对《春秋传》其他方面的评论 429
结语 胡安国的理学地位 436
第一节 心论 437
第二节 理论 439
第三节 性论 441
第四节 理学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示 442
参考文献 446
后记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