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边上 1
四十而惑 1
调味生活 3
人生处处有乐趣 5
你到底要什么? 7
中年人不谈爱情 10
“坐家”的滋味 13
有钱与有闲 16
寂寞的母亲 18
“老三届”的情结 21
送女儿上大学 24
我为何关注中年人生? 26
不相信与相信 32
我给出家人上课 35
革命时代的中学生涯 38
思考死亡 46
□写在社会边上 51
关于“海”与“岸”的话题 51
“反差”的苦恼 53
春节随想录 55
华夏第一“家” 57
高考时节话高考 60
人类是如何变成豺狼的 63
合肥人 67
教授相当多少级 72
拒绝“新世纪” 74
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价值 76
降低反贪成本 79
终止“中饱” 82
□写在文化边上 85
读书何为 85
会与不会 87
书情 89
书香与“铜臭” 91
文人太多的悲哀 93
我们还能崇拜谁 96
文人与人文 100
“开门读书” 102
让学术薪火代代传递 105
商业文化的光环——明星出书现象透视 108
电视,改变我们生活的魔方 115
《生活空间》的人文精神 119
老百姓眼中的文人 123
“文化资本家”余秋雨 130
诗意的《文化苦旅》 134
“享受思想的快乐”——读《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散文精品》 137
被钉在思考的十字架上的人——读《大哲学家生活传记》 142
让哲学走进电视——读《思想家》 147
“纯粹的学人”何以可能——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 152
社会公正:人文关怀的支点——读《现代化的陷阱》 157
生活在别处——读《相约星期二》 162
让学术走向社会——《读思想者文摘》 165
我为何讲授“大学生心理”课 168
□写在文学边上 171
学会孤独 171
学者作家化 173
“速朽”的评论 175
文坛的“匿名权威” 179
让文学在校园里热起来 182
文学:写社会与写人生 185
两种作家:创作与写作 187
文学的不可替代性 189
随笔:透视作家灵魂的窗口 191
文学:拒绝新闻化 193
大众文化与文学精神 199
文化的偏见 201
贾平凹的自恋情结 203
《浮城》:一幅斑斓的心态图 205
沉思命运的史铁生 207
我读王小波 211
读《羊的门》 215
真实展现社会病灶的《国画》 220
“皖军”何时崛起于文坛 225
秋水共长天一色——关于两位安徽女作家的话题 229
解读罗曼·罗兰 231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