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5
第一章 国土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 70
一、地质 70
二、地貌 71
三、土壤 72
四、土地利用现状 75
第二节 气候资源 91
一、光能 91
二、热量 92
三、降水 94
四、蒸发、湿度、气压、风、雷暴、雾 95
五、主要气象灾害 96
第三节 水资源 97
一、地表径流 97
二、地下水资源 98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99
一、森林资源 100
二、草地资源 104
三、农作物资源 105
四、中药材资源 105
五、动物资源 108
第五节 矿产资源 110
一、金属矿产 110
二、非金属矿产 111
第六节 旅游资源 113
第七节 社会经济资源 117
一、人口 117
二、劳动力 118
三、主要经济指标 119
第二章 国土规划第一节 汇编《国土资源》 121
第二节 国土规划任务与内容 122
第三节 国土规划分区布局 126
一、规划分区 126
二、规划布局 128
第三章 土地开发与国土整治第一节 未利用土地资源调查 133
一、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 133
二、丘陵区“馒头山”调查 137
三、河滩地资源调查 138
第二节 开发“四低”、“四荒”资源 139
第三节 国土整治 140
一、水土保持 140
二、森林保护 144
三、水域保护 145
四、矿产保护 146
五、治理污染 146
第四章 农业区划第一节 农业资源调查 148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 151
一、农业发展历程 151
二、农业的现状 152
三、农业布局 154
四、农业分区 156
第三节 专业区划 158
第四节 农业区域开发规划 159
一、中部坝丘农业新技术综合开发区 159
二、南部丘陵商品基地综合开发区 160
三、北部山地林、牧业综合开发区 160
第五节 区划成果 161
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6
一、规划编制 166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7
三、规划分区布局 172
第二节 用地宏观控制 177
一、建设用地计划 177
二、土地开发计划 180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183
一、耕地保护 183
二、基本农田规划编制 190
三、基本农田规划分区 190
四、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191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 193
第六章 土地制度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196
一、土地公有制 196
二、土地私有制 206
三、土司世袭领地制 209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 210
一、公有土地的使用 211
二、私有土地的使用 212
三、集体土地的使用 215
四、土司世袭领地使用 217
第七章 土地税费第一节 赋、税、租、庸、调 218
第二节 地丁 220
第三节 田赋 223
第四节 农业税 226
第五节 地税 229
一、契税 230
二、房捐 231
三、土地改良物税 232
四、土地税 232
五、城市房地产税 234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 235
七、耕地占用税 236
第六节 地费 238
一、征用土地管理费 238
二、农房建设用地土地管理费 239
三、土地登记费 244
四、土地复垦费 248
五、土地出让业务费 248
六、土地荒芜费 249
七、粮食附加费 249
八、征地费 250
九、公路建设附加费 252
十、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253
十一、武都引水工程集资 254
第八章 地籍管理第一节 土地调查 255
一、土地清丈 255
二、土地陈报 256
三、查田定产 258
四、土地概查 259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67
六、城镇地籍测绘 278
第二节 登记发证 280
一、土地契约 280
二、土地所有权状 281
三、土地所有证 282
四、土地使用证 282
第三节 调解土地权属纠纷 285
一、典型案例 285
二、调解边界纠纷 289
第四节 土地统计 291
第五节 地籍档案管理 298
一、地籍档案收集 298
二、地籍档案整理 299
三、地籍档案分类编目 300
第九章 建设用地管理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 301
一、征用土地 301
二、划拨土地 307
三、城市规划区用地 309
四、开发区用地 311
五、小城镇建设用地 316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 319
一、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 320
二、小型水利建设用地 322
三、农村机耕道路用地 323
第三节 农房建设用地 323
一、历史沿革 323
二、农房建设法规 329
第十章 土地市场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33
一、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33
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35
第二节 私有制土地市场 337
第三节 清理土地隐形市场 340
一、贯彻国务院第55号令 340
二、“清隐”执法监察 343
第四节 地价评估 347
一、地价管理 347
二、基准地价及评估办法 348
三、地价确认 351
第五节 土地出让市场 352
一、出让方式 352
二、出让程序 356
三、出让合同 357
第六节 土地转让市场 358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 358
二、土地使用权抵押 364
三、土地使用权出租 364
第七节 企业土地资产管理 366
一、股份制企业土地资产管理 366
二、清产核资中土地资产管理 367
第十一章 土地监察第一节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370
一、检查建设用地 370
二、清理非农业建设用地 371
三、查处干部“三违”建私房 372
四、查处乱占土地 374
五、查处荒芜土地 375
六、查处越权批地 376
七、查处乱收土地费 377
第二节 来信来访 378
第三节 土地行政复议和诉讼 379
第四节 办理议案提案 380
第五节 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381
第十二章 科技 383
第一节 科技人员及活动 383
第二节 成果及推广应用 384
第三节 科技论著 387
第四节 科技奖励 388
第十三章 宣传教育第一节 法律法规政策宣传 395
第二节 国土信息 398
一、组织制度 398
二、信息采编 400
第三节 基本国策宣传 402
第四节 国土宣传月和土地日活动 404
一、国土宣传月 404
二、土地日 410
第五节 社会宣传 413
一、党政机关及领导宣传 413
二、新闻单位宣传 415
三、职能部门宣传 417
第六节 教育培训 419
一、法律法规培训 419
二、专业技术培训 420
第十四章 组织机构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2
一、绵阳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办公室 424
二、绵阳市国土局 424
第二节 事业单位 441
一、绵阳市土地勘测规划所 441
二、绵阳市土地监察大队 442
三、绵阳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442
四、绵阳市地产交易所 443
五、绵阳市地价评估事务所 444
六、绵阳市人民政府城区国土管理办公室 444
七、绵阳市城区统一征地服务部 445
第三节 协调机构 450
一、绵阳市农业区划委员会 450
二、绵阳市地价评估委员会 453
三、绵阳市国土规划领导小组 453
四、绵阳城市规划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委员会 454
第四节 管理队伍 455
一、编制 455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456
三、荣誉奖励 462
四、廉政建设 467
第五节 党群组织 468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 468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470
三、工会组织 470
第六节 目标管理 471
一、管理措施 471
二、考评结果 474
附录 478
中国历代度、量、衡制换算简表 478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文本 485
文存 490
后记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