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431
中国近代史 431
越南使臣对晚清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评论——以越南北使的“入华行纪”为中心&陈国保 431
“康党”与戊戌维新派的关系离合&贾小叶 454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载泽一路编译书籍考略&潘崇 475
日本法学博士与清末新政——以交往、舆论与制度转型为视角&史洪智 494
清末司法审判体制的过渡形态探析&谢蔚 512
常与变:清末新政中的礼学馆&李俊领 524
万变不离其“宗”:陈炯明自治施政中的宗族&〔日〕宫内肇 545
“五五宪草”的拟定(1933—1936)&冯峰 562
朱家骅与战时国民党的党务整顿&刘大禹 580
“民族”与“宗族”的艰难调适——蒋介石《中国之命运》“宗族论”的命运简析&杨思机 595
铺保制度与近代北京房产交易&吴丽平 611
中国民间金融组织网络述论——以上海钱庄为例(1840—1927)&刘梅英 631
承继与建构:近代通商口岸的腹地变迁——以福州港为例&水海刚 646
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糖业(1895—1937)——以中日糖业发展竞争为中心&赵国壮 665
应对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救济农村的财税政策&尹红群 683
“经济自卫”与“经济割据”:广东省营企业统制经营研究(1931—1936)——以广东士敏土厂为中心的分析&卢征良 697
“危”与“机”:1935年国民政府与中国、交通银行改组&潘晓霞 711
义与利: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赵伟 729
经济与思想之改进:战时工合运动与西北社会变迁&尚季芳 744
准条约视角下的中国电报局与电信初创时期的对外交涉&侯中军 762
盛宣怀档案中近代华洋军火贸易&费志杰 779
抗战爆发后张季鸾对日态度的演变&刘宪阁 798
抗战后期与战后国民政府恢复引水权的活动考察&刘利民 816
近代法国传教士在西藏的传教活动及失败原因&郭永虎 834
从无国之虞到路径之争:梁启超对伯伦知理《国家论》的译介与删补&刘珊珊 846
中国教育界与1920年代日本庚款纠葛——以中华教育改进社为中心&何树远 862
东亚视角下的孔教运动&金俊 879
“我的外国朋友胡适之”——北大英文系早期外教与胡适交游考(1917—1926)&邱志红 887
民国历法科普之“一般思想史”考察&湛晓白 906
蒋廷黻“扬琦抑林”议&尹媛萍 919
延安时期劳模表彰运动的实际功效——以吴满有形象的建构及影响为例&孙云 933
“敌我之分”:以土改时期的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罗衍军 951
近代徐州城市灾害与社会应对&赵良宇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