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经济篇 2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 2
第一节 “中国式”扶贫三十年概述(1986年至2016年) 2
一、国家层面的大格局 3
二、省级层面的好经验 4
三、乡村层面的新特征 5
四、“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的经济学本质 7
第二节 “参与式”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非市场决策 9
一、抓“牛鼻子”阶段:参与项目选择 9
二、啃“硬骨头”阶段:参与工程实施 16
三、治“搭便车”阶段:参与设施管护 17
第三节 “开发式”扶贫:“三个产业”与“两大要素” 18
一、“三个产业(养殖、育苗、瓜菜)”的开发现状 19
二、“两大生产要素(劳动、土地)”的深刻变革 22
三、改造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拐点已经到来 31
第四节 “双联”中的巨变和卸任者的隐忧 32
一、“双联”中的巨变 32
二、卸任者的隐忧 39
第二章 农村金融之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 42
第一节 农村金融中(政府、银行、农民)难解难分的“三角恋” 42
一、“市场失灵”:农村“金融抑制”的由来与破题 42
二、“政府失灵”:对农村“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批判 45
第二节 镇原县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 47
一、县域金融的“六层次”划分与“二元化”体制 48
二、镇原县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50
第三节 农村“合作金融”的异化与回归 53
一、“合作金融”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 53
二、合作金融的异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名存实亡 55
三、合作金融的回归:农村“互助资金”的一个经典案例 58
四、痛定思痛后给农村互助资金的几点建议 65
第四节 民间借贷之“高利贷”与“黑社会” 68
一、扑朔迷离的“民间借贷” 68
二、“高利贷”与“黑社会” 70
三、给民间借贷的几点温和意见 72
第五节 农业保险“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 73
一、农业保险的特别属性 73
二、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75
三、“供过于求”的地方案例 76
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解析与对策研究 79
第三章 县域财税制度与农村综合体制改革 81
第一节 镇原县县域经济与财政收支综述 82
一、镇原县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况 82
二、镇原县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 84
三、镇原县财政支出基本情况 91
四、县财政的收支决算与运行原则 98
第二节 财政收入与“土地财政” 101
一、“高房价”实质是一种财政现象 102
二、“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06
三、“户籍制度”改革点亮亿万人的梦想 109
第三节 财政支出与“吃饭财政” 113
一、“政府规模”的理性边界是什么? 114
二、“公务员热”是一种社会病 119
三、“养老并轨”与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的构建 122
第二篇 法治篇 128
第四章 拼在基层(案例) 128
案例一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128
一、X组村民小组长选举,看“下面能不能” 130
二、村委会主任是天下唯一公选岗位,看“上面干预多” 132
三、对基层“民主选举”的几点中肯建议 137
案例二惠农政策之“低保”评议引起的全民纷扰 138
一、案例描述:“低保”发放引起的种种纷扰 140
二、政策解读:“定性”与“定量”方法各显神通 143
三、牛刀小试:借助“代议决策”发挥制度优越性 145
四、悲观总结:“农村低保”的困境就是“村民自治”的困境 151
案例三“美丽乡村”建设本应是村民自治的题中之意 154
案例四“三宗土地纠纷”引发的“三个主义” 159
一、N组公墓区建设征地款分配与“极端利己主义” 160
二、L组河床治理征地款分配与“顽固宗派(族)主义” 164
三、P组石油涡探损失补偿与“偏执平均主义” 166
案例五“平安村”创建中的“乡村司法”该向何处去?——兼论“马锡五审判”和品读苏力《送法下乡》 169
一、“马锡五审判”的程序局限与“多元化大调解”的理论误解 169
二、以“行政调解”为中心的“平安村”创建的基本特征 171
三、“枫桥经验”的政治口号回答不了乡村司法向何处去的问题 174
第五章 书生治村(策论) 183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伟大起点与蹒跚步履 183
一、组织原则的统一性(理想很丰满) 184
二、地方创新的多样性(现实很骨感) 186
三、民主进程的艰巨性(原因很复杂) 189
第二节 祁村权力组织形式的现状解析 191
一、“权力机构”的虚设 192
二、“执行机构”的混乱 193
三、“村人大”的构建与权力制约的形成 195
第三节 祁村“(准)政权组织形式”的理论提炼与务实训练 199
一、理论提炼:以“135模式”为核心 199
二、务实训练:以“直接选举、代议决策”为原则 202
第六章 激扬文字(随笔) 204
向时代发言者李昌平致敬——读《我向总理说实话》 204
一本前无古人的乡村日记——读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207
床头书《江村经济》——坚守乡村的力量 211
《中国在梁庄》式的“梁鸿体”到底带来了什么 215
你到底能为乡村“沦陷”做什么?——读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218
“社会契约论”是“村民自治”的必要启蒙 221
对“能人治村”战略的必要反思 226
农村婚姻“天价彩礼”的真相揭秘 229
由“乡村治理”史看国家与社会的“双规政治” 234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