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 新世纪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春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3234153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构造,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奠定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下篇为药用植物的分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原则和各药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绪论 1

一、药用植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二、药用植物学的概念 2

三、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2

四、药用植物学的相关学科 3

五、药用植物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3

上篇 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构造 5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5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5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5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5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5

一、原生质体 6

二、细胞后含物 11

三、细胞壁 15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增殖 18

一、有丝分裂 18

二、无丝分裂 18

三、减数分裂 18

四、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19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21

第一节 植物组织类型 21

一、分生组织 21

二、薄壁组织 22

三、保护组织 24

四、机械组织 28

五、输导组织 31

六、分泌组织 35

第二节 维管束及其类型 37

一、维管束的组成 37

二、维管束的类型 38

第三章 根 39

第一节 根的形态和类型 39

一、根的类型 39

二、根的变态 40

三、菌根和根瘤 41

第二节 根的构造 42

一、根尖的构造 42

二、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构造 43

三、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 46

四、根的异常生长和异常构造 48

五、侧根的形成 49

第四章 茎 50

第一节 茎的形态和类型 50

一、茎的形态 50

二、芽的类型 51

三、茎的类型 51

四、茎的变态 52

第二节 茎的构造 54

一、茎尖的构造 54

二、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构造 54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 57

四、根状茎的构造 60

五、茎的异常构造 61

第五章 叶 63

第一节 叶的形成和形态 63

一、叶的形成 63

二、叶的组成 64

三、叶的形状 65

四、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68

五、叶序 70

六、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 71

第二节 叶的构造 73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 73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特征 75

三、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75

第六章 花 77

第一节 花的形态和类型 77

一、花的组成 77

二、花的形态 77

三、花的类型 85

第二节 花的描述 86

一、花程式 86

二、花图式 87

第三节 花序 88

一、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类) 88

二、有限花序(聚伞花序类) 90

第四节 开花与传粉 91

一、花粉粒的发育和构造 91

二、开花 92

三、传粉 92

四、受精 93

第七章 果实和种子 94

第一节 果实 94

一、果实的形成与组成 94

二、果实的类型 95

第二节 种子 99

一、种子的形态 99

二、种子的组成 99

三、种子的类型 100

第八章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102

第一节 植物生长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102

一、植物激素 102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 103

第二节 药用植物地下器官的生长发育 104

一、定根的生长发育 104

二、不定根的生长发育 104

三、块根的生长发育 105

四、根状茎的生长发育 105

五、块茎的生长发育 105

六、鳞茎的生长发育 106

第九章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形成及变化 107

第一节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107

一、乙酸-丙二酸途径及酚类、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07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与萜类、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07

三、桂皮酸途径与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09

四、氨基酸途径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09

五、复合途径与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09

第二节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变化 110

一、物种与化学成分 111

二、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与化学成分 111

三、时间与化学成分 112

四、部位与化学成分 113

第十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及药用植物新资源 114

第一节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114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114

二、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114

三、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15

第二节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117

一、从本草文献中发现 117

二、从民族和民间用药经验中发现 117

三、从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中发现 117

四、从不同器官中发现 118

五、从工程菌、毛状根和转基因植物中发现 118

下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119

第十一章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 119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19

第二节 植物分类单位及其命名 120

一、植物的分类单位 120

二、种及种下分类单位 120

三、植物的命名 121

第三节 植物分类系统与分门别类 122

一、植物分类系统 122

二、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123

第四节 常用药用植物分类与鉴定方法 124

一、形态分类方法 124

二、DNA分子鉴定方法 126

第十二章 藻类植物 128

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 128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28

二、藻类植物的药用价值 130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主要药用植物 131

一、蓝藻门 131

二、绿藻门 132

三、红藻门 132

四、褐藻门 132

第十三章 菌类植物 134

第一节 菌类植物概述 134

第二节 菌类植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 134

一、放线菌的特征及常见的放线菌 135

二、真菌门 135

第十四章 地衣植物门 141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141

一、地衣的形态 142

二、地衣的构造 143

第二节 地衣的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 143

一、子囊衣纲 143

二、担子衣纲 144

三、半知衣纲 144

第十五章 苔藓植物门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 146

第十六章 蕨类植物门 148

第一节 概述 148

一、蕨类植物的特征 148

二、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151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 152

一、松叶蕨亚门 153

二、石松亚门 153

三、楔叶亚门 154

四、真蕨亚门 155

第十七章 裸子植物门 157

第一节 裸子植物概述 157

一、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57

二、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158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 158

1.银杏科 158

2.松科 159

3.柏科 160

4.红豆杉科 160

5.麻黄科 161

第十八章 被子植物门 163

第一节 被子植物概述 163

一、被子植物主要特征 163

二、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 164

三、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65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药用植物 167

一、双子叶植物纲 167

(一)离瓣花亚纲 167

1.胡椒科 167

2.金粟兰科 168

3.桑科 168

4.马兜铃科 169

5.蓼科 170

6.苋科 172

7.石竹科 173

8.睡莲科 174

9.毛茛科 174

10.小檗科 178

11.防己科 179

12.木兰科 179

13.樟科 181

14.罂粟科 182

15.十字花科 183

16.景天科 184

17.虎耳草科 185

18.蔷薇科 185

19.豆科 189

20.芸香科 194

21.大戟科 195

22.无患子科 197

23.鼠李科 197

24.葡萄科 197

25.锦葵科 198

26.瑞香科 199

27.桃金娘科 199

28.五加科 200

29.伞形科 201

(二)合瓣花亚纲 205

30.杜鹃花科 205

31.木犀科 205

32.龙胆科 206

33.夹竹桃科 207

34.萝藦科 209

35.旋花科 210

36.马鞭草科 211

37.紫草科 212

38.唇形科 213

39.茄科 217

40.玄参科 219

41.爵床科 220

42.茜草科 221

43.忍冬科 222

44.败酱科 223

45.葫芦科 223

46.桔梗科 225

47.菊科 226

二、单子叶植物纲 231

48.禾本科 231

49.莎草科 233

50.棕榈科 233

51.天南星科 234

52.百合科 236

53.石蒜科 239

54.薯蓣科 239

55.鸢尾科 240

56.姜科 241

57.兰科 244

附录一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247

附录二 学名对照表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