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6
1.2 文献回顾 7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相关研究 7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 11
1.2.3 研究述评 19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22
1.3.1 研究内容 22
1.3.2 研究方法 22
1.3.3 创新点 24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5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 25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5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27
2.2 理论基础 33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理论 33
2.2.2 旅游开发理论 39
2.2.3 风险管理理论 49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提出 56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 56
3.1.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 56
3.1.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 61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困境 65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 68
3.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概念 68
3.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69
第4章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 73
4.1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73
4.1.1 总体数量 74
4.1.2 类型分布 76
4.1.3 区域分布 77
4.2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特点 78
4.2.1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78
4.2.2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83
4.3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 89
4.3.1 天津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现状 91
4.3.2 天津工艺美术生存现状 95
4.3.3 天津民俗生存现状 97
4.3.4 天津民间文学生存现状 99
第5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 101
5.1 旅游化生存的主要模式 101
5.1.1 节庆旅游 101
5.1.2 旅游商品开发 103
5.1.3 舞台表演 104
5.1.4 静态展示 106
5.1.5 动态展示及交流 107
5.1.6 主题线路旅游 108
5.2 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的原则与方法 109
5.2.1 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原则 109
5.2.2 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方法 112
5.3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 113
5.3.1 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 114
5.3.2 工艺美术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 117
5.3.3 民俗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 120
5.3.4 民间文学旅游化生存模式匹配 123
第6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风险研究 125
6.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126
6.1.1 层次分析法(AHP) 127
6.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131
6.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风险识别 138
6.2.1 客体风险——文化内涵丧失 139
6.2.2 主体风险——传承机理干扰 142
6.2.3 环境风险——文化环境破坏 143
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风险评价模型 145
6.3.1 评价方法 145
6.3.2 评价指标体系 145
6.3.3 评价模型 146
6.4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风险分析与评价 148
6.4.1 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化生存风险评价 149
6.4.2 工艺美术旅游化生存风险评价 152
6.4.3 民俗旅游化生存风险评价 155
第7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风险对策研究 159
7.1 结合风险调整旅游化生存模式 159
7.1.1 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化生存模式调整 160
7.1.2 工艺美术旅游化生存模式调整 162
7.1.3 民俗旅游化生存模式调整 164
7.1.4 民间文学旅游化生存模式调整 167
7.2 风险管理与风险监控 167
7.2.1 风险管理 167
7.2.2 风险监控 170
7.3 旅游化生存保障措施 174
7.3.1 政府保障 175
7.3.2 社会保障 180
7.3.3 市场保障 184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88
参考文献 191
附录1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风险调查问卷 202
附录2实地调研照片 207
附录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9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21
附录5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9
附录6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