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第一论 毛泽东论鲁迅 3
一、毛泽东爱读鲁迅著作 3
二、毛泽东评说“鲁迅精神” 4
三、毛泽东综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9
第二论 瞿秋白论鲁迅 18
一、瞿秋白与鲁迅的“知己”之交 18
二、瞿秋白论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和战斗历程及革命传统 21
三、瞿秋白论鲁迅杂文产生的原因和艺术特点及战斗意义 27
第三论 周恩来论鲁迅与郭沫若 36
一、鲁迅与郭沫若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 36
二、鲁迅与郭沫若的精神特质 40
三、鲁迅与郭沫若“各人自有千秋” 48
第四论 茅盾论鲁迅 54
一、茅盾和鲁迅的战斗友谊 54
二、茅盾论鲁迅的思想发展: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55
三、茅盾论鲁迅的文学创作:融小说、杂文、思想于一体 66
第五论 郭沫若论鲁迅 76
一、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和变化的原因 76
二、郭沫若对鲁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82
第二辑 95
第六论 马克思恩格斯论莎士比亚 9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的热爱和尊崇 95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 98
第七论 马克思恩格斯论歌德和席勒 106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歌德世界观和创作的两重性 106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席勒的剧作和“席勒式” 110
第八论 马克思恩格斯论巴尔扎克 116
一、马、恩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历史内容和巨大价值 116
二、马、恩论巴尔扎克的成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124
第九论 列宁论列甫·托尔斯泰 131
一、列宁论列甫·托尔斯泰一组论文的时代背景 131
二、列宁论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133
三、列宁论列甫·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的矛盾 135
第十论 列宁论高尔基 147
一、列宁对高尔基革命活动和思想动向的关注 147
二、列宁对高尔基《海燕》和《母亲》的评价 153
第三辑 161
第十一论 茅盾论冰心 161
一、茅盾论冰心的原因和条件 161
二、茅盾论冰心的创作历程和创作的意义 163
三、茅盾《冰心论》的批评模式及影响 166
第十二论 茅盾论庐隐 169
一、茅盾《庐隐论》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169
二、茅盾论庐隐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格 170
第十三论 茅盾论丁玲 175
一、丁玲:中国新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 175
二、茅盾与丁玲的“师生和战友”情 176
三、茅盾论丁玲的文学创作 177
第十四论 鲁迅论萧红 189
一、鲁迅对萧红的特别关爱 189
二、鲁迅论《生死场》的思想和艺术 192
三、萧红的成功也是鲁迅的成功 197
第十五论 傅雷论张爱玲 200
一、傅雷论张爱玲的缘由 201
二、傅雷论张爱玲的得失 202
三、傅雷论张爱玲的影响 210
第四辑 215
第十六论 鲁迅论屈原 215
一、鲁迅论屈原思想和精神的主要内涵 215
二、鲁迅论屈原诗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独创 218
三、鲁迅论屈原及其作品的阶级的历史的局限 220
第十七论 闻一多论屈原 224
一、用人民的标准评说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224
二、用新观念新方法别开生面研究屈原的《楚辞》 227
第十八论 郭沫若论李白与杜甫 233
一、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 233
二、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扬李抑杜的偏颇 236
三、李白与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245
第十九论 鲁迅论章太炎 247
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47
二、鲁迅称颂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249
三、鲁迅批评章太炎“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252
第二十论 茅盾论徐志摩 257
一、阶级定位:批评的基点 257
二、思想评判:眼光的犀利 259
三、审美分析:视角的周全 261
初版后记 264
再版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