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印度与中国 3
东方的灵性 7
宗教与民族主义 9
比较的框架 11
比较与翻译 17
文明的研究 21
受伤的文明 26
主题与视角 29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中的灵性 36
灵性的与世俗的 38
抽象与灵性 41
物质主义与“大变革” 43
全球转换 47
印度的灵性 48
圣雄甘地 52
泰戈尔 54
中国的灵性 58
时代精神 66
第三章 东方宗教的形成 68
现代东方主义 72
传统的历史 73
帝国相遇中的传统重塑 77
殖民知识与新的比较宗教学 81
缪勒与理雅各 84
大众东方主义:1893年世界宗教议会 89
第四章 印度与中国向现代性的转变 95
印度与中国的耶稣会士 99
印度的种姓、部落与婆罗门教 100
中国的基督教与鸦片 106
宗教的反帝运动 108
基督教教育 110
基督教协会 111
基督教的辩论与本土的回应 113
基督教的乌托邦与千禧年 115
印度的种姓与中国的千禧年论 120
第五章 世俗主义的巫术 122
韦伯式的“觉醒” 125
民间宗教 127
理性宗教 132
传教士对本土宗教的攻击 134
巫术与现代性 137
巫术的“东西” 140
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 143
巫术的治疗 143
印度与中国替代西方科学的方法 146
第六章 “拆庙建校”:比较印度与中国的世俗主义 148
中国的世俗主义 154
印度的世俗主义 166
中国的无神论与印度的世俗主义 171
第七章 灵体(The Spiritual Body) 177
灵性的民族主义 181
政治的灵性 193
印度与中国的身体政治 196
第八章 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201
伊斯兰教在亚洲的扩展 203
今日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209
作为“局外人”的穆斯林 212
作为“局外人”的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217
第九章 结语 220
参考书目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