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发展节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一、绿色低碳装备制造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所向 1
(一)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1
(二)美国、日本、欧洲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
(三)国际大公司切实加强节能低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4
二、发展节能装备制造业是国内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5
(一)能源资源消耗居高不下 5
(二)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5
(三)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巨大 7
(四)经济保持加快发展缺乏新增长点支撑 7
第二章 节能装备制造业的概念与范围 9
一、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和“高效节能产业”概念的界定 9
(一)国务院提出的“节能环保产业”概念 9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高效节能产业”概念的界定 10
(三)国家统计局对“高效节能产业”概念的界定 17
(四)关于政府各部门提出的“高效节能产业”概念的探讨 27
二、课题组提出的“节能装备制造业”的概念与范围 28
(一)中国关于“制造业”的分类 28
(二)制造业主管部门的历史变迁 29
(三)节能装备制造业的概念 31
第三章 节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4
一、中国节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34
(一)重点节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34
(二)节能装备制造行业总体发展状况汇总分析 7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90
(一)用户积极性不高 90
(二)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91
(三)制造企业结构不合理 92
(四)市场不规范 92
(五)政策机制不完善 92
第四章 政府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93
一、中国科技研发的总体状况 93
(一)科技研发队伍 93
(二)科技研发投资 94
(三)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渠道 96
(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99
二、中央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08
(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108
(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109
(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110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12
(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112
(六)《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 114
三、地方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政策 116
(一)山东省《进一步加快山东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16
(二)《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118
(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和认定实施方案》 119
(四)《鞍山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121
第五章 推动工业节能技术进步的思路研究 123
一、技术进步的基础理论及政策基础 123
(一)技术的成长与扩散理论 123
(二)技术进步推动主体——利益相关者分析 127
二、推动工业节能技术进步的主要环节 133
(一)技术生命周期为基础的时间尺度视角 133
(二)技术在空间上的转移和扩散 136
三、推动工业节能技术进步的思路 140
(一)种子期以前:强化企业创新动力 142
(二)种子期和初创期:降低技术风险 143
(三)成长期:降低市场风险 145
(四)成熟期(衰退期):酝酿新一轮创新 148
(五)完善产权制度:保证技术转移供需方双赢 149
(六)建设技术交易平台:提升技术转移效率 151
第六章 中国节能装备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54
一、主要思路 154
二、发展目标 155
(一)发展目标 155
(二)关于总产值目标的测算 155
三、主要任务 159
(一)培育节能科技创新能力 159
(二)突破重大关键节能技术 160
(三)推动形成节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 161
(四)加快节能装备推广应用 161
第七章 政策建议 163
一、强化政府和用能企业责任,提高节能市场需求 163
二、加快实施能源价格体系改革,激发企业节能内生动力 164
三、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164
四、强化金融政策扶持,为节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65
五、完善节能市场服务水平,为节能产品推广提供优质服务 166
六、加强法规标准引导,倒逼节能技术进步 167
附录 山西、陕西调研报告 168
一、调研对象总体情况 168
二、调研对象的技术特点和产品业绩 169
三、企业发展规划 173
四、对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的启示 174
(一)通过补贴提高企业用户购买节能产品的意向 174
(二)加大对企业节能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174
(三)做好配套环节的衔接安排 175
(四)加大节能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和用户对接 175
(五)加强重点用能设备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监督执法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