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2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2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时代意义 4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 6
第一节 上古时期 6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7
第三节 秦汉晋唐时期 14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 22
第五节 明清时期 26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天观 30
第一节 中医的生命观 30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健康观 32
第三节 中医衰老理论和学说 34
第四章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8
第一节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 38
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41
第三节 养生实践的指导思想 41
中篇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44
第五章 精神养生 44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44
第二节 心神养生 45
第三节 情志养生 47
第六章 起居睡眠养生 53
第一节 起居养生 53
第二节 睡眠养生 63
第七章 饮食养生 76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作用 76
第二节 饮食养生的原则 79
第三节 进食保健方法 115
第四节 饮品保健法 116
第八章 药饵养生 122
第一节 药饵养生的原则 122
第二节 常用延年益寿中药 123
第三节 延年益寿方剂 130
第九章 房事养生 135
第一节 房事的生理 135
第二节 房事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136
第三节 强肾保健功法 140
第四节 房事禁忌 142
第五节 优孕优生 145
第十章 环境养生 147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47
第二节 地域养生 148
第三节 居住环境养生法 154
第四节 居室环境养生 157
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162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机理 162
第二节 传统运动健身的形式和流派 163
第三节 传统健身术的健身原则和要求 164
第四节 传统健身术的形式举例 166
第十二章 休闲养生 174
第一节 休闲养生的作用 174
第二节 休闲养生的方法 174
第十三章 沐浴养生 182
第一节 水浴 183
第二节 温泉浴 187
第三节 药浴 190
第四节 蒸气浴 193
第五节 其他沐浴方法 195
第十四章 针灸养生 202
第一节 针刺养生 202
第二节 灸法养生 209
第十五章 推拿按摩养生 216
第一节 保健按摩的作用 216
第二节 常用按摩方法 217
第三节 保健按摩的运用 219
第四节 火罐保健 227
第五节 刮痧保健 229
第十六章 气功养生 232
第一节 气功养生的基础理论 232
第二节 常用养生气功 234
下篇 养生实践指导 240
第十七章 因时养生 240
第一节 因时养生的原则 241
第二节 春季养生 242
第三节 夏季养生 244
第四节 秋季养生 246
第五节 冬季养生 247
第六节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249
第十八章 体质养生 250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 250
第二节 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250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特点 251
第四节 体质分型和特征 254
第十九章 因人养生 271
第一节 胎孕养生 271
第二节 婴幼儿调护 275
第三节 儿童养生 277
第四节 青少年养生 279
第五节 中年养生 282
第六节 老年养生 284
第七节 女性特殊时期的养生 286
第八节 体力劳动者养生保健 290
第九节 脑力劳动者养生保健 292
第二十章 部位养生 295
第一节 口腔保健 295
第二节 颜面保健 299
第三节 头发保健 302
第四节 眼睛保健 306
第五节 耳的保健 309
第六节 鼻的保健 310
第七节 颈椎保健 312
第八节 四肢、手足保健 313
第九节 胸背腰腹保健 316
第十节 五脏保健法 320
中医养生箴言 328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