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时代的声音 2
二、世界的潮流 6
三、概念和观点 10
四、结构与内容 20
第二章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 30
一、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实质 31
(一)关于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实质问题 31
(二)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33
二、全面发展的实践根据 42
(一)在实践中理解人与社会 43
(二)全面生产与全面发展 48
三、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程 54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54
(二)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 58
(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66
四、全面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 67
(一)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 68
(二)马克思对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使用 70
(三)马克思评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尺度 73
第三章 毛泽东的初步探索 82
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思路 82
(一)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和方法 83
(二)制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方针 91
二、开始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103
(一)区别“建立”与“建成”两个概念 104
(二)划分“不发达”与“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107
三、深刻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动力 11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1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3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17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121
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125
(一)政治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125
(二)健康的身体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127
(三)个性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129
(四)德智体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133
(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135
五、初步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138
第四章 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 152
一、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背景 153
(一)真理标准讨论是重要推动 153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是重要影响 155
(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重要依据 158
二、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分歧 160
(一)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 160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根本对立 163
三、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164
(一)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165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166
第五章 历史新时期党的全面发展观 178
一、邓小平社会全面发展观 179
(一)邓小平社会全面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179
(二)全面改革与全面发展 186
(三)全面发展要突出重点,分阶段分步骤地向前推进 190
(四)全面发展是通过人和为了人的发展 193
(五)邓小平全面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97
二、江泽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观 199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20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展开 203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210
三、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2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21
(二)“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225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31
四、新时期党的全面发展观演进的若干启示与意义 234
(一)共同价值取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234
(二)历史性特征:在继承发展中日益走向全面深刻 237
(三)重大理论贡献: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41
第六章 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50
一、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小康社会概念 250
(一)古代小康社会概念 251
(二)近代小康社会概念 253
二、毛泽东、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256
(一)毛泽东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257
(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 260
(三)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意义 266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7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270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中建设小康社会 27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280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3
(一)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 29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 30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8
第七章 结语:把全面发展推向未来 319
一、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319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2
三、把“惠及十几亿人口”作为检验标准,共享发展成果 328
四、建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3
参考文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