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经络的概念 3
二、经络的源流 8
(一)先秦及两汉时期 8
(二)魏晋及隋唐时期 10
(三)宋元及明清时期 12
三、经络的组成 18
(一)经脉 18
(二)络脉 20
(三)经筋和皮部 23
四、经络的基本功能 25
(一)通表里,贯上下,源于整体观念 26
(二)行气血,营阴阳,在于溉濡脏腑 35
(三)溢奇邪,通营卫,成于辨证论治 36
(四)审调气,明经隧,基于形神统一 38
(五)参天地,应日月,法于天人相应 40
五、经络的临床应用 41
(一)阐述病理变化 41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42
(三)指导临床治疗 43
六、腧穴的分类与功能 47
(一)腧穴的分类 48
(二)腧穴的命名 49
(三)腧穴的作用 50
(四)特定穴的作用 52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58
七、腧穴的配伍与处方 62
(一)配伍准则 63
(二)配穴处方方法 65
各论 77
一、十二经脉 77
(一)手太阴肺经 79
(二)手阳明大肠经 114
(三)足阳明胃经 151
(四)足太阴脾经 221
(五)手少阴心经 258
(六)手太阳小肠经 277
(七)足太阳膀胱经 303
(八)足少阴肾经 404
(九)手厥阴心包经 450
(十)手少阳三焦经 468
(十一)足少阳胆经 501
(十二)足厥阴肝经 563
二、奇经八脉 594
(一)督脉 594
(二)任脉 642
(三)冲脉 691
(四)带脉 693
(五)阴跷脉、阳跷脉 694
(六)阴维脉、阳维脉 695
三、十二经别 696
(一)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一合) 697
(二)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二合) 699
(三)足阳明与足太阴经别(三合) 701
(四)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四合) 702
(五)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五合) 703
(六)手阳明与手太阴经别(六合) 705
四、十五络脉 706
(一)手太阴络脉 707
(二)手少阴络脉 708
(三)手厥阴络脉 709
(四)手太阳络脉 709
(五)手阳明络脉 710
(六)手少阳络脉 710
(七)足太阳络脉 711
(八)足少阳络脉 711
(九)足阳明络脉 712
(十)足太阴络脉 713
(十一)足少阴络脉 713
(十二)足厥阴络脉 714
(十三)任脉络脉 714
(十四)督脉络脉 715
(十五)脾之大络 716
附:胃之大络 716
五、十二经筋 717
(一)足太阳经筋 718
(二)足少阳经筋 719
(三)足阳明经筋 721
(四)足太阴经筋 722
(五)足少阴经筋 723
(六)足厥阴经筋 724
(七)手太阳经筋 725
(八)手少阳经筋 726
(九)手阳明经筋 727
(十)手太阴经筋 728
(十一)手厥阴经筋 728
(十二)手少阴经筋 729
六、十二皮部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