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及其意义 1
一、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 1
二、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意义 14
第一部分 性善论的涵义 25
第一章 性善论的基本进路 27
一、心、性、情、才释义 27
二、孟子论性善的基本进路 33
第二章 性善论的基本原则 51
一、存心养性 51
二、先立其大 60
三、无愧于心 63
四、知之必行 68
第三章 良心本心与伦理心境 72
一、良心本心的特点 72
二、伦理心境的涵义 75
三、良心本心是一种伦理心境 82
第四章 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 88
一、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88
二、关于人性中自然生长倾向的哲学证明 90
三、对人性中的两个不同部分必须严加分辨 96
第五章 仁性伦理之发现 98
一、仁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分野 98
二、仁性伦理与情感伦理的分野 110
小结:关于“唯心的” 117
第二部分 性善论的方法 119
第六章 性善论的发明 121
一、思、反、诚、约释义 121
二、关于性善论发明的一种推测 123
第七章 性善论的立论 129
一、驳倒论敌:性善论立论不可缺少的环节 129
二、生命体验:性善论立论的命脉 137
三、形上之天:性善论立论的终极根据 143
第八章 性善论的践履 145
一、始于思 145
二、达于诚 151
第九章 性善论自反方法之短长 153
一、自反:性善论的基本方法 153
二、自反方法的优点 153
三、自反方法的缺点 159
小结:关于“先天的” 162
第三部分 性善论的道德形上学建构 167
第十章 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 169
一、西方传统的形上学与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169
二、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的证明 174
第十一章 性善论关于道德形上学的初建 185
一、建立道德的本体论 185
二、寻找道德的终极根源 191
小结:关于“形上学” 201
第四部分 性善论的影响 203
第十二章 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争 205
一、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 205
二、荀子对智性的弘扬 222
三、朱子的兼糅并蓄与暗中偏斜 232
四、王阳明:心学之集大成者 243
第十三章 孟子幸福观与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259
一、利欲幸福 260
二、道德幸福 270
三、利欲幸福和道德幸福的关系 274
四、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280
第十四章 性善论的正面意义与负面影响 290
一、性善论的正面意义 290
二、性善论的负面影响 298
第十五章 牟宗三性善论研究的贡献与缺失 303
一、以道德自律点化性善论 303
二、以性善论建构道德形上学 307
三、重新梳理中国哲学发展脉络 315
四、由性善论进至圆善论 320
五、一个方法的思考 325
小结:性善论展望 327
附录一: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学研究儒学所遇困难的一个例证 330
附录二: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354
参考书目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