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病媒生物的危害 1
一、传病 1
二、骚扰 4
三、损物 5
第二节 我国病媒生物防制的历史和现状 5
一、萌芽阶段 5
二、兴起阶段 5
三、转折阶段 6
四、复兴阶段 7
五、发展阶段 8
第三节 国外病媒生物防制相关进展 8
一、防制策略的演变 9
二、病媒生物的综合治理 9
三、环境友好型控制措施和生物杀虫剂的开发 11
四、病媒生物防制的管理 12
五、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 13
第四节 病媒生物防制发展趋势 13
一、综合治理的发展 14
二、病媒生物防制的管理 15
第二章 病媒生物防制的组织管理 17
第一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目标和原则 17
一、目标 17
二、原则 18
第二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组织管理结构与职责 19
一、政府组织 19
二、非政府组织 20
第三节 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 20
一、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20
二、评估内容 21
三、评估机构 22
第四节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的制订 22
一、方案的结构 23
二、方案的内容 23
第五节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的制订 26
一、明确防制目标 26
二、确定防制对象 26
三、规划防制范围 26
四、确立防制原则 26
五、确定防制标准及评价方法 26
六、确定防制技术措施 26
第六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评价体系 32
一、评价标准 32
二、考核内容与方法 33
三、考核时间 35
四、结果评价 36
第七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监测体系 36
一、监测的目的 36
二、监测体系的组织管理 37
三、监测内容 37
第八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长效管理 37
一、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 38
二、建立筹资渠道 38
三、建立经常性监督检查管理机制 39
四、实施社会化服务与管理 39
五、坚持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管理原则 39
六、强化病媒生物防制的健康教育 39
第九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技术培训 40
一、培训的原则 40
二、培训重点对象 40
三、培训的重点内容 41
第十节 病媒生物防制的社会动员 41
一、政策动员 41
二、组织动员 41
三、传媒动员 42
四、竞争动员 42
第十一节 大型活动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管理 42
一、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 43
二、病媒生物防制 43
第十二节 病媒生物应急控制组织管理 43
一、应急控制的策略 44
二、应急控制组织管理机构 44
三、应急控制管理程序 44
四、应急控制预案 44
五、应急控制的资源储备 44
六、应急控制的组织实施 45
七、应急控制工作评估及其预案完善 45
第三章 主要病媒生物的重要生态习性 46
第一节 蚊类 46
一、主要防制对象 46
二、蚊虫的生活史和重要生态习性 52
第二节 蝇类 61
一、主要防制对象 61
二、孳生习性 69
三、食性 71
四、栖息习性 71
五、季节消长 73
六、越冬 73
第三节 蜚蠊 74
一、主要防制对象 75
二、孳生习性 79
三、食性 79
四、栖息习性 79
五、活动和扩散 80
六、季节消长与越冬 81
第四节 鼠类 81
一、主要防制对象 81
二、繁殖 85
三、感觉 86
四、食性 87
五、栖息与活动习性 87
六、数量变动 89
第五节 其他害虫 89
一、蚤 89
二、臭虫 93
三、虱 96
四、蚂蚁 98
五、尘螨 100
第四章 主要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 104
第一节 蚊虫 104
一、种类和密度 104
二、蚊虫标本的保存方法 110
三、蚊虫标本的制作、鉴定和蚊虫名录的编写 110
四、蚊类孳生地的调查和分布 112
第二节 蝇类 113
一、种类调查 113
二、孳生地的分布 120
第三节 蜚蠊 121
一、种类调查 121
二、孳生栖息地的分布 126
第四节 鼠类 128
一、种类调查 128
二、孳生地分布 132
第五章 主要病媒生物的防制策略和技术 135
第一节 蚊类 135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和理论 136
二、城市灭蚊的策略 138
三、农村灭蚊的策略和对象 139
四、环境防制 140
五、生物防制 145
六、化学防制 148
七、城镇和农村重要媒介蚊虫的综合防制 153
第二节 蝇类 156
一、蝇类综合防制的概念和理论 156
二、城市及农村灭蝇的策略、对象及关注事项 158
三、环境防制 159
四、物理防制 163
五、化学防制 169
六、生物防制 177
第三节 蜚蠊防制 178
一、环境治理 178
二、物理防制 182
三、化学防制 184
四、生物防制 191
五、综合防制技术的应用 192
第四节 鼠类 201
一、环境治理 201
二、物理防制 210
三、化学防制 215
四、生物防制 226
第五节 其他害虫 227
一、蚤类 227
二、臭虫 231
三、虱子 233
四、蚂蚁 234
五、尘螨 236
第六节 防制效果评价 238
一、效果评价原则 238
二、防制效果评价常用指标 238
三、达标考核评价指标 240
第六章 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 242
第一节 蚊类 242
一、侵害调查 243
二、密度监测 244
第二节 蝇类 249
一、侵害调查 249
二、密度监测 253
第三节 蜚蠊 255
一、侵害调查 255
二、密度监测 256
第四节 鼠类 260
一、侵害调查 260
二、密度监测 262
第五节 其他害虫 264
一、跳蚤 264
二、臭虫 265
三、虱子 265
四、蚂蚁 265
五、尘螨 266
第七章 媒介生物抗药性监测 267
第一节 蚊类 267
一、幼虫浸渍法 267
二、成蚊接触法 267
三、样本采集 267
四、试剂 268
五、仪器 268
六、测试条件 268
七、操作步骤 268
第二节 蝇类 268
一、家蝇抗药性监测方法 269
二、家蝇抗药性监测标准 272
第三节 蜚蠊 273
一、蜚蠊抗药性监测方法 273
二、蜚蠊抗药性监测标准 275
第四节 鼠类 278
一、现行监测方法检测标准 278
二、家栖鼠抗药性检测判定标准 280
第五节 病媒生物的抗药性治理 280
一、杀虫剂抗药性的治理 281
二、杀鼠剂抗药性治理 284
第八章 常用杀虫灭鼠剂及其安全合理使用 286
第一节 常用杀虫剂及剂型 286
一、常用杀虫剂种类 287
二、常用杀虫剂剂型 311
第二节 常用灭鼠剂及剂型 322
第三节 药物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327
一、杀虫剂 327
二、灭鼠剂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333
第四节 杀虫剂安全合理使用 335
一、选用的原则 335
二、毒性分级与安全使用 337
三、剂型与应用 337
第五节 个人防护与中毒急救 339
一、个人防护 339
二、中毒急救 342
第九章 病媒生物防制常用器械及应用 346
第一节 化学防制中器械的作用 346
一、器械的重要性 346
二、器械与杀虫剂的互补 347
三、药械的合理配套 347
四、器械的发展 347
第二节 分类和选用原则 347
一、分类 347
二、选用原则 348
第三节 雾化原理和雾粒 348
一、雾化原理 348
二、杀虫剂雾粒 350
第四节 常用器械及其应用和维护 352
一、手揿式喷雾器 352
二、手扳式喷雾器 353
三、充气式喷雾器 354
四、气雾罐 355
五、手提或背负式压缩喷雾器 356
六、机动弥雾喷雾器 358
七、静电喷雾器 359
八、喷烟机 360
九、超低容量喷雾器械 363
附录 369
主要参考文献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