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世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20107308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戏曲艺术的意识、观念和思想的形成史、演变史,也是对戏曲艺术的理论研究史,同时又是人们对“何谓戏曲”、“戏曲何为”的理论探索史。它体现了对戏曲艺术呈现形态和内在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导论 1

第一章 装扮表演艺术思想的萌生与发展 20

第一节 装扮表演意识的萌生与形成 20

一、装扮表演意识形成的双重因素 21

二、娱乐对象的转换与表演艺术的初始形态 24

三、诗歌乐舞的“四位一体”与装扮表演意识的发展 30

第二节 诗乐学说与装扮表演思想的体系化 36

一、诗歌乐舞学说的体系化 36

二、傅毅《舞赋》等表演艺术思想价值及意义 44

三、新的艺术观念、范畴和审美原则的产生 48

四、玄学美学对表演艺术思想的影响 61

第三节 儒家礼乐思想的承续与表演艺术思想初步形成 66

一、儒家道统的回归和“礼乐思想”的承续 66

二、表演艺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呈现形态 82

三、《教坊记》、《乐府杂录》蕴含的表演艺术思想 92

第二章 戏曲艺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00

第一节 古典艺术精神与戏曲的发展 100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106

一、唐宋以来通俗娱乐的盛行 106

二、书会和勾栏瓦舍的出现 108

三、叙事意识的勃兴 109

四、诗化思维的确立 111

五、宋杂剧的优谏功能和娱乐功能 112

第三节 金末元初的戏曲艺术思想 114

一、俚俗轻俏的审美趣味 114

二、“本色当行”的时代之音 116

三、戏剧本体观念与歌诗传统观念的初期展现 119

第四节 元前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122

一、儒道的推广和崇雅尚静的审美趣味 123

二、士大夫文化精神的凸显 124

三、诗性与剧性的典范结合:《西厢记》的艺术表现和追求 128

四、道德与技巧的相得益彰:《赵氏孤儿》的崇高精神和冲突设置 131

第五节 元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136

一、中正平和的美学倾向 136

二、“高台教化”的功利追求 137

三、南戏叙事的高度发展 139

四、《中原音韵》的曲学正声观 142

五、理论批评中戏剧本体观念的觉醒 144

第三章 戏曲艺术思想的成熟和繁荣 147

第一节 明初戏曲艺术思想 149

一、明初文化政策与庙堂戏曲观 150

二、明初戏曲文学思想 154

三、明初戏曲批评 156

第二节 成化至嘉靖时期戏曲艺术思想 162

一、南戏复兴与声腔兴替中的审美变迁 163

二、戏曲创作观念的转变 169

三、曲学分歧:骈绮派与本色论 176

第三节 晚明戏曲艺术思想 180

一、昆剧的繁盛及昆弋雅俗分际 181

二、晚明戏曲文学思想 184

三、晚明曲学与剧学 203

第四节 明代戏曲舞台艺术及其美学思想 223

一、唱论 223

二、“才”“慧”“致”:潘之恒的演员论 225

三、表演论 228

第四章 戏曲艺术思想的拓展与总结 233

第一节 清代初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233

一、尚情崇雅的戏曲理论主张 235

二、戏曲叙事艺术特质的创造性发掘 243

三、集大成的戏曲艺术思想 250

第二节 乾隆时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256

一、重振戏曲风化观的创作倾向 256

二、文人戏曲与民间戏曲创作的相互影响 260

三、戏曲演唱理论的总结 262

第三节 嘉道时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265

一、郁勃刚健审美趣尚的兴起 265

二、民间戏曲的娱乐精神和理论阐发 266

三、戏曲表演艺术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70

第五章 戏曲艺术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275

第一节 咸丰、同治时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275

一、雅俗交战:宫廷演剧风尚的变化 275

二、戏曲观、演观念的演进 279

三、戏曲文学的创作观念 285

四、戏曲批评论著体现的戏曲艺术思想 290

第二节 光绪、宣统时期的戏曲艺术思想 295

一、乱弹全胜:宫廷演剧的最后高潮 295

二、戏曲观、演观念的转变 298

三、近代戏曲改良的思潮 302

四、戏曲批评论著体现的戏曲艺术思想 311

第六章 戏曲艺术思想的冲撞与多元 315

第一节 戏曲艺术思想的多元并峙 315

一、古典戏曲艺术思想的余响 316

二、以“革新”和“改良”为主题的戏曲艺术思想 318

三、国剧运动与戏剧观念的新认知 328

第二节 社会审美风尚的演变与戏曲流派的纷呈 335

一、社会审美风尚的转变 335

二、艺人与文人结合的戏剧学意义 339

三、戏曲艺术的革新与题材主题的变化 347

第三节 戏剧史论研究的现代转型 347

一、戏曲艺术研究的新视野 348

二、“国防戏剧运动” 361

三、延安时期的戏曲改革理论及实践 364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