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勤朴农民家庭的孩子 7
一贫如洗 举家逃荒迁徙 9
苦涩童年 10岁才上学 11
父亲病故 辍学务农 15
品学兼优的山里娃 18
从拖拉机到飞机的转换 19
第二章 大学生涯 23
祖祖辈辈第一个大学生 25
评得一等助学金 28
初遇“拦路虎” 31
担任新生辅导员 33
自寻课堂外的“课堂” 37
第三章 初入疲劳领域显锋芒 43
到基层 经受锻炼和考验 45
大年之际接受临时任务 51
第一次感到对祖国的责任 53
四个月拿出试验方案 54
自力更生 研制疲劳试验设备 56
首战告捷 小荷初露尖尖角 62
第四章 四次调岗 主动担当 65
第一次调动 歼6挂弹改装 67
第二次调动 编写《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 71
第三次调动 制定《航空可靠性规定》 76
第四次调动 从事飞机寿命调研 79
第五章 破解万架飞机定寿难题 83
战机失事 惊动叶帅 85
经费困扰 工作难以展开 86
解围的“系列飞机定寿法”出炉 88
一场持久的“疲劳”战 90
实干的总工程师 95
战果赫赫 应用效果受好评 98
利国利军 迟浩田写信点赞 99
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00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103
第六章 疲劳理论研究中的独创与突破 111
裂纹形成与裂纹扩展寿命类比定寿法 113
裂纹形成寿命类比计算法 114
裂纹扩展寿命类比计算法 116
独树一帜的张氏代表起落谱 120
寿命系数定寿的原理和方法 130
耗损系数单机寿命监控的新原理和方法 133
第七章 引领国际疲劳分散系数研究创新发展30年 137
疲劳分散系数安全标准差的研究 139
疲劳分散系数的分类及其取值研究 141
飞续飞载荷谱与程序块载荷谱对疲劳分散性的对比研究 143
已飞飞机原寿命的疲劳分散系数研究 144
单机寿命监控飞机的疲劳分散系数研究 146
疲劳分散系数理论曲线研究 149
使用载荷下的重谱不能降低疲劳分散系数研究 150
30年引领创新发展的主要贡献 152
第八章 首创飞机日历寿命新理论和新方法 155
知难而进 勇于担当 157
确定目标 探索前行 158
突破历史 成果丰硕 159
别具一格的考核验证 167
第九章 国际学术交往 171
借来“行头”首次出国 173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76
乌克兰、联邦德国之行 180
两赴俄罗斯 182
三次参加国际航空科学大会 185
环球学术之旅 187
访问希腊与埃及 190
第十章 “草根院士”的成功之道 193
“草根院士” 195
成功的“三字经” 197
勤:生智 198
恒:积才 201
拼:攀峰 205
第十一章 一言一行见精神 209
勇于创新 211
百折不挠 213
责任与担当 215
低调务实 216
廉洁自律 219
一生俭朴 220
乐于助人 222
永记恩师 226
第十二章 和谐幸福的温馨之家 229
简约的初恋 简朴的婚礼 231
慈母 善良勤劳 235
贤妻 一位好当家 238
兄弟情深 245
夫妻相濡以沫 家庭生活幸福 252
附录 255
附录一 我国飞机寿命研究的栋梁之材——我所知的张福泽 257
附录二 挚友张福泽印象二三记 261
附录三 记张福泽总师创新领导歼7Ⅲ飞机的设计定寿 270
附录四 学术上的榜样 生活中的楷模——我与张福泽院士的忘年交 277
附录五 张院士是我人生旅途上的指路人 281
附录六 我的父亲 285
附录七 张福泽大事年表 290
附录八 张福泽发表的论文目录(部分) 299
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