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常用地产中药及配伍使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脱长宇,王新华主编;高佩媛,徐春茂副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2418869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分上、下编,上编分七章,分别介绍了甘肃中草药资源概况,甘肃地产中药的分布与采集;炮制、性能、配伍;用药禁忌及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下编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安神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补益药、消食药分十二章介绍了目前临床常用的甘肃地产中药190余种。每味中药又按性能归经、功效、临床应用、鉴别应用、配伍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古籍摘要八个方面进行介绍,并且重点介绍了每味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如何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同类药怎样使用才能提高疗效等方面。

上篇 3

总论 3

第一章 甘肃中草药资源概况 5

第二章 甘肃地产中药的分布与采集 8

第一节 甘肃地产中药的分布 8

第二节 采集 9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12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2

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12

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13

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13

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13

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13

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14

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14

八、引经报使,便于定向用药 14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14

一、修治 14

二、水制 15

三、火制 16

四、水火共制 18

五、其他制法 19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20

第一节 四气 21

第二节 五味 23

第三节 升降浮沉 28

第四节 归经 32

第五节 毒性 36

一、古代毒性的概念 37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37

三、中药毒性分级 38

四、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38

五、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40

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44

七、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44

第五章 配伍 46

一、配伍的概念 46

二、配伍的意义 46

三、配伍的内容 46

第六章 用药禁忌 50

一、配伍禁忌 50

二、证候禁忌 52

三、妊娠用药禁忌 52

四、服药饮食禁忌 53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54

第一节 剂量 54

一、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55

二、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55

三、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55

四、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55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56

一、汤剂煎煮法 56

二、服药法 58

下篇 63

第一章 解表药 63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64

一、麻黄 64

二、紫苏 67

三、生姜 68

四、荆芥 70

五、防风 73

六、羌活 75

七、白芷 78

八、细辛 80

九、藁本 84

十、苍耳子 86

十一、辛夷 88

十二、葱白 90

十三、胡荽 92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93

一、薄荷 93

二、牛蒡子 96

三、蝉蜕 99

四、桑叶 101

五、柴胡 104

六、升麻 107

七、葛根 110

八、淡豆豉 114

九、浮萍 115

十、木贼 117

第二章 清热药 120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21

一、石膏 121

二、寒水石 125

三、知母 127

四、芦根 129

五、天花粉 131

六、竹叶 134

七、栀子 136

八、夏枯草 139

九、决明子 140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42

一、黄芩 143

二、黄连 146

三、黄柏 149

四、苦参 151

五、白鲜皮 153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155

一、金银花 155

二、连翘 158

三、大青叶 160

四、板蓝根 162

五、贯众 164

六、蒲公英 166

七、紫花地丁 168

八、漏芦 169

九、鱼腥草 171

十、射干 173

十一、马勃 174

十二、白头翁 176

十三、马齿苋 178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80

一、生地黄 180

二、牡丹皮 183

三、赤芍 185

四、紫草 188

第五节 清虚热药 191

一、青蒿 191

二、白薇 193

三、地骨皮 195

四、银柴胡 197

第三章 泻下药 200

第一节 攻下药 201

一、大黄 201

二、芒硝 205

第二节 润下药 208

一、火麻仁 208

二、郁李仁 210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211

一、甘遂 212

二、牵牛子 213

三、芫花 215

四、大戟 217

第四章 利水渗湿药 220

一、茯苓 221

二、薏苡仁 224

三、猪苓 226

四、泽泻 228

五、玉米须 230

六、泽漆 231

七、车前子 232

八、滑石 235

九、通草 238

十、萹蓄 240

十一、地肤子 241

十二、灯心草 243

十三、石韦 244

十四、茵陈 246

第五章 祛风湿药 248

一、独活 249

二、苍术 251

三、厚朴 254

四、木瓜 256

五、伸筋草 259

六、青风藤 260

七、秦艽 262

八、防己 264

九、桑枝 266

十、络石藤 268

十一、老鹳草 269

十二、桑寄生 271

第六章 理气药 274

一、陈皮 275

二、青皮 278

三、香附 280

四、玫瑰花 283

五、甘松 284

六、柿蒂 285

第七章 安神药 287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288

一、朱砂 288

二、龙骨 290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293

一、酸枣仁 293

二、柏子仁 295

三、合欢皮 297

四、远志 299

第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302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303

一、半夏 303

二、天南星 307

三、禹白附 309

四、白芥子 310

五、皂荚 313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315

一、贝母 315

二、瓜蒌 317

三、竹茹 319

四、竹沥 322

五、前胡 324

六、桔梗 326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329

一、苦杏仁 329

二、紫苏子 332

三、款冬花 333

四、枇杷叶 335

五、桑白皮 337

六、葶苈子 339

第九章 活血化瘀药 342

一、五灵脂 343

二、丹参 345

三、红花 347

四、桃仁 349

五、益母草 351

六、泽兰 353

七、牛膝 355

八、王不留行 358

九、骨碎补 360

十、虻虫 362

第十章 止血药 364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365

一、小蓟 366

二、大蓟 368

三、槐花 369

四、侧柏叶 370

五、白茅根 373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375

一、茜草 376

二、蒲黄 378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380

一、白及 380

二、仙鹤草 383

三、棕榈炭 384

四、血余炭 387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388

一、艾叶 389

二、灶心土 391

第十一章 补益药 394

第一节 补气药 394

一、人参 395

二、党参 399

三、黄芪 401

四、白术 405

五、山药 407

六、甘草 410

七、大枣 413

八、饴糖 415

九、蜂蜜 417

第二节 补阳药 419

一、鹿茸 420

二、紫河车 422

三、淫羊藿 424

四、杜仲 426

五、续断 428

六、肉苁蓉 431

七、锁阳 432

八、补骨脂 433

九、菟丝子 435

十、沙苑子 438

十一、核桃仁 439

十二、冬虫夏草 441

十三、阳起石 443

第三节 补血药 444

一、当归 444

二、熟地黄 447

三、白芍 449

四、阿胶 452

五、何首乌 454

第四节 补阴药 456

一、百合 457

二、麦冬 460

三、天冬 462

四、石斛 464

五、玉竹 466

六、黄精 468

七、党参 470

八、枸杞子 472

九、墨旱莲 474

十、女贞子 475

十一、桑葚 477

第十二章 消食药 479

一、山楂 480

二、神曲 482

三、麦芽 483

四、莱菔子 485

五、鸡内金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