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与共感”的文化—日本式的人道主义 1
一、日本文化的“情与共感”性格 1
二、日本的文艺复兴—安土、桃山时代的精神 2
三、“去人欲者非人也” 4
四、日本式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宣长的“感物伤情”论 7
五、“情”的性格 10
六、日本人的“人情”观 13
第二章 义理的构造—个别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17
一、何谓义理 17
1.“义理与人情”是“公与私”吗? 17
2.“冷淡的义理”与“温暖的义理” 19
3.义理的个别主义性格 20
4.辞典中的义理解释 21
5.战前的义理研究 23
6.义理是普遍的,还是日本特有的? 25
7.义理的具体条件 28
二、义理的事实与义理的观念 29
1.日本的社会构造与义理事实的确立 29
2.不具有超越性—神教的文化与义理 32
3.儒教义理的日本化 34
4.义理研究的方法 36
5.近世封建社会的构造与义理观念 41
6.我的义理观 42
第三章 义理和人情的文学——从《武家义理物语》到《人生剧场》 49
一、西鹤作品中的义理和人情 49
1.义理的理想化 49
2.两种统治原理的分裂和价值观的动摇 50
3.从《武家义理物语》看义理的原始形态 53
4.三种义理的结构关联 56
5.对信赖呼应的义理 58
6.恪守合同的义理 59
7.名誉的义理、志气的义理——战国武士的世界 61
8.尊敬自己和对集体的自爱心的一致 65
二、近松作品中的义理和人情 69
1.爱的诗人近松 69
2.西鹤的爱和近松的爱——animus式的爱和anima式的爱 70
3.爱和死和性 75
4.作为爱的核心的“情” 79
5.爱的抑郁化和死的乐曲 83
6.近松所描写的义理的诸类型 86
7.义理和人情的纠葛 89
8.《女杀油地狱》中的义理和人情 92
9.《殉情天网岛》中的义理和人情 99
10.“义理和人情”之悲剧的社会背景 109
三、近松以后(一)——净琉璃的世界 112
1.近松以后的净琉璃的变形 112
2.义理观念的变化及其社会与精神背景 113
3.“义理和人情”就是“公和私” 115
4.公的世界的义理和私的世界的义理 118
5.在《摄州合邦辻》中的义理和人情的病态化 119
四、近松以后(二)——人情本和读本的世界 121
1.江户文化和“通”的审美意识 121
2.人情本中的义理和人情 123
3.《春色辰已园》中的义理和人情 125
4.意志文化和感性文化的分离——马琴的历史地位 128
5.私的世界的义理和人情——《三七全传南柯梦》 130
6.公的世界的义理和人情——《赖豪阿阇梨怪鼠传》 133
7.公(义理)优于私(人情)的社会 136
8.马琴的精神世界 138
9.马琴的理想人物形象 145
五、明治以后——泉镜花和尾崎士郎 147
1.义理、人情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147
2.与庸俗根性的斗争——《妇系图》中的义理和人情 149
3.义理、人情的挽歌——《人生剧场》 152
结束语 157
后记 159
译后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