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0.1 分析化学的发展 1
0.2 仪器分析的分类 2
0.2.1 光学分析方法 2
0.2.2 电化学分析法 2
0.2.3 分离分析法 3
0.2.4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3
0.3 仪器分析的应用 4
课外参考读物 5
第1章 电位分析法 6
1.1 离子选择电极及其分类 7
1.1.1 离子选择电极 7
1.1.2 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 7
1.2 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参数 14
1.2.1 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14
1.2.2 电位选择系数 15
1.2.3 响应时间 16
1.2.4 内阻 16
1.2.5 稳定性 16
1.3 分析方法 16
1.3.1 电位法 16
1.3.2 电位滴定法 18
1.3.3 Gran作图法 20
1.3.4 误差 21
1.3.5 测试仪器 21
1.4 应用 21
1.4.1 在线分析和体内检测 22
1.4.2 现场检测 22
1.4.3 色谱检测器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中的应用 24
课外参考读物 24
习题 25
第2章 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 27
2.1 电解原理 27
2.2 电重量分析法 28
2.2.1 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 28
2.2.2 恒电流电重量分析法 29
2.3 库仑分析法 30
2.3.1 恒电流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法 31
2.3.2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33
2.3.3 微库仑分析法 34
2.4 应用 35
课外参考读物 37
习题 37
第3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39
3.1 直流极谱法 39
3.1.1 原理 39
3.1.2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 40
3.1.3 极谱波类型及其方程式 41
3.1.4 定量分析 41
3.1.5 直流极谱法的局限性 42
3.2 现代极谱法 42
3.3 伏安法 43
3.3.1 溶出伏安法 44
3.3.2 循环伏安法 46
3.4 应用 48
课外参考读物 49
习题 50
第4章 气相色谱法 52
4.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52
4.1.1 色谱法及其分类 52
4.1.2 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 53
4.1.3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55
4.2 气相色谱法 60
4.2.1 气相色谱仪 61
4.2.2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70
4.2.3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74
4.3 应用 76
课外参考读物 80
习题 81
第5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83
5.1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83
5.1.1 流动相储液器 83
5.1.2 脱气器 84
5.1.3 高压泵 84
5.1.4 梯度洗脱装置 85
5.1.5 进样器 86
5.1.6 色谱柱 86
5.1.7 检测器 86
5.2 高效液相色谱法 88
5.2.1 液-固色谱法 88
5.2.2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89
5.2.3 离子交换色谱法 91
5.2.4 尺寸排阻色谱法 93
5.3 毛细管电泳 94
5.3.1 原理 94
5.3.2 毛细管电泳法 96
5.4 超临界流体色谱 97
5.4.1 概述 97
5.4.2 超临界流体色谱 98
5.5 应用 98
5.5.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中痕量多环芳烃 98
5.5.2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饮用水中痕量杀虫剂 98
5.5.3 绿茶提取物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的分析 99
5.5.4 三环类抗抑郁剂的分析 100
5.5.5 血清中的氧氟沙星的液相色谱分析 100
5.5.6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应用 101
课外参考读物 101
习题 102
第6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104
6.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04
6.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104
6.1.2 谱线强度 105
6.1.3 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概念 106
6.2 光谱分析仪 107
6.2.1 光源 107
6.2.2 光谱仪 111
6.3 光谱分析方法 116
6.3.1 光谱定性分析方法 116
6.3.2 光谱半定量分析方法 117
6.3.3 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117
6.4 应用 120
课外参考读物 121
习题 121
第7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3
7.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23
7.1.1 原子吸收线 123
7.1.2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与变宽 125
7.1.3 原子吸收的测量 127
7.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29
7.2.1 光源 129
7.2.2 原子化系统 130
7.2.3 单色器 134
7.2.4 检测系统 135
7.3 干扰及其抑制 136
7.3.1 物理干扰 136
7.3.2 电离干扰 136
7.3.3 化学干扰 136
7.3.4 光谱干扰 138
7.4 分析方法 140
7.4.1 测量条件的选择 140
7.4.2 定量分析方法 141
7.4.3 灵敏度和检测限 143
7.5 原子光谱联用技术 145
7.5.1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 145
7.5.2 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 146
7.6 应用 147
7.6.1 直接原子吸收法 147
7.6.2 间接原子吸收法 147
课外参考读物 148
习题 149
第8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50
8.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50
8.1.1 分子吸收光谱 150
8.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52
8.1.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55
8.1.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 156
8.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57
8.2.1 仪器组成 157
8.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59
8.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60
8.3.1 定性分析方法 161
8.3.2 定量分析方法 163
8.4 应用 167
8.4.1 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168
8.4.2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169
课外参考读物 170
习题 171
第9章 红外吸收光谱及激光拉曼光谱法 172
9.1 红外吸收光谱法 172
9.1.1 基本原理 172
9.1.2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75
9.1.3 红外光谱仪 179
9.1.4 应用 184
9.2 激光拉曼光谱法 187
9.2.1 基本原理 187
9.2.2 激光拉曼光谱仪 190
9.2.3 应用 191
课外参考读物 194
习题 194
第10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196
10.1 基本原理 196
10.1.1 吸收过程 197
10.1.2 发射过程 197
10.2 分子荧光光谱法 198
10.2.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98
10.2.2 荧光光谱特征 199
10.2.3 影响因素 200
10.2.4 分子荧光光谱仪的组成 204
10.2.5 定量分析 205
10.3 磷光光谱法 206
10.3.1 低温磷光 206
10.3.2 室温磷光 207
10.3.3 磷光分析仪 207
10.4 化学发光分析 208
10.4.1 化学发光反应的基本原理 208
10.4.2 化学发光强度 209
10.4.3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209
10.5 应用 212
课外参考读物 214
习题 215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216
11.1 基本原理 216
11.1.1 磁性和能级 216
11.1.2 进动频率和核磁共振吸收 217
11.1.3 弛豫 219
11.2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 220
11.2.1 磁体 220
11.2.2 磁场扫描发生器 221
11.2.3 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 221
11.2.4 样品容器 222
11.3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222
11.3.1 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 223
11.3.2 自旋-自旋裂分 225
11.4 13C核磁共振波谱法 233
11.4.1 13C核磁共振谱的特点 234
11.4.2 13C的化学位移 234
11.4.3 碳谱的实验技术 237
11.4.4 碳谱的解析及实例 238
11.5 二维核磁共振谱 241
11.5.1 1H-1H相关谱 242
11.5.2 1H-13C相关谱 243
11.6 应用 244
11.6.1 核磁共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244
11.6.2 核磁共振用于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 244
11.6.3 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45
课外参考读物 246
习题 246
第12章 质谱法 249
12.1 质谱仪 249
12.1.1 样品导入系统 249
12.1.2 电离源 250
12.1.3 质量分析器 253
12.1.4 信号检测 257
12.2 离子的主要类型 257
12.2.1 分子离子 257
12.2.2 同位素离子 257
12.2.3 碎片离子 257
12.2.4 重排离子 258
12.3 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258
12.3.1 分子结构与离子稳定性 258
12.3.2 离子裂解与电子奇偶数关系 259
12.3.3 离子裂解与电离电位关系 259
12.3.4 裂解方式 259
12.3.5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260
12.4 色质联用技术 262
12.4.1 气质联用技术 262
12.4.2 液质联用技术 263
12.5 应用 264
12.5.1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264
12.5.2 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的测定 265
12.5.3 定量分析 265
12.5.4 反应机理的研究 266
12.6 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剖析 266
课外参考读物 268
习题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