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线弹性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泽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2847388
  • 页数:1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先分析了流行的传统线弹性理论的对称性及其逻辑缺陷,即承认旋转的存在,却未将它纳入其核心体系,指出旋转是反对称的,不能用对称理论来研究。为正确解释旋转现象,本书提出更具普遍性的非对称线弹性理论。非对称线弹性理论澄清了“剪应力互等(或应力对称)定律”只在静力学中成立,而在动力学中不成立;以非对称应力和非对称应变为出发点,建立了非对称胡克定律;建立了简明的非对称波动方程;修正了S波速度公式;提出了计算旋转能量的公式;提出了应变与旋转关系的公式;从理论和观测两方面说明了P波和S波的应变性质;建立了三维张量应变观测的理论模型。

第1章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1

1.1 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1

1.2 对称的胡克定律 3

1.3 对称的平动方程 4

1.4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6

第2章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8

2.1 非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8

2.2 非对称的胡克定律 10

2.3 非对称的平动方程 13

2.4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16

第3章 从应力对称到应力非对称 18

3.1 微元力矩平衡 18

3.2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20

3.3 微极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21

3.4 微元受力分析 22

3.5 积分方程分析 23

3.6 微元自旋与旋转的关系 24

第4章 非对称应变能 26

第5章 非对称弹性参数 31

5.1 用应力换算应变 31

5.2 实验证据 34

第6章 应变与旋转的关系 39

6.1 二维情形 39

6.1.1 坐标变换 39

6.1.2 应变主方向和主应变 42

6.1.3 应变与旋转的几何联系 43

6.2 三维情形 46

第7章 弹性波的应变性质 50

7.1 射线坐标系和平面波 50

7.1.1 P波和S波的应变偏量 51

7.1.2 P波和S波的应变分量 54

7.1.3 S波的非对称性 56

7.2 非平面波 60

7.3 表面波的旋转和应变 62

第8章 水平张量应变的观测方法 65

8.1 历史沿革 65

8.2 理论模型 66

8.3 观测深度 68

8.4 四元件应变观测 68

8.5 相对实地标定 69

8.6 绝对实地标定 74

8.7 应变换算 78

第9章 张量应变地震观测 83

9.1 姑咱实验 83

9.2 与摆式地震观测的频谱比较 88

第10章 平面波的观测旋转 92

10.1 用位移地震观测换算平面波的旋转 92

10.2 剔除背景变化 93

10.3 射线坐标系的观测应变分量 94

10.4 大同实验 95

第11章 地震波的观测应变图像 102

11.1 P波与S波的区别:体积变化 102

11.2 P波与S波的区别:旋转 104

11.2.1 康定地震的P波应变图像 105

11.2.2 康定地震的S波应变图像 112

11.2.3 神池实验 112

11.2.4 定襄地震的P波和S波应变图像 121

11.3 表面波的验证 121

11.3.1 高台实验 121

11.3.2 两种观测量的比较 127

第12章 三维应变观测模型 129

12.1 观测模型 129

12.2 应变的换算方法 131

12.3 观测自洽 133

附录 广义胡克定律的简化 137

附.1 对称的广义胡克定律 137

附.2 非对称的广义胡克定律 139

附.3 确定各向同性张量的方法 141

附.3.1 二阶各向同性张量 142

附.3.2 三阶各向同性张量 144

附.3.3 四阶各向同性张量 145

参考文献 149

主要物理量符号表 156